第131章 到底是胜仗还是败仗?(2/2)

不成,已经身陷敌手。对此我也感到十分惋惜。好了,不再讨论这个问题了,现在我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战场上吧!

虽然共军占领锦州,但是数月激战,造成其极大的伤亡,已经不堪再战。东北共军虽然精锐,但是也只有三个集团军、三十余万人,我判断,在伤亡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两到三个月内,敌人无力再战,也难以发动大规模行动。我军应趁此时机,一方面大力清剿各战区匪部,争取尽快肃清残余敌人。另一方面,立即部署新的防御,坚决把东北共军挡在关外。华北战区首当其冲,将是未来敌我主力决战的主战场,宜生老弟,你对此有何想法?”

傅重义属于国民党军队中少有的军政全优型将领,他深谋远虑,善于思考,军事上更是攻守兼备,具备独当一面的大将风范。在国军体系中,虽不是黄埔出身,但是却受到老江的格外重视。

偌大华北,最重要的战略区都交给他统辖,无非就是看中了他的才干。老江自然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的例子也一再提醒他,打仗,特别是关键性的战略决战,还是要依靠有真才实学的人。所以,每次遇到傅重义,他都尽量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尊重,给予高规格的礼遇,以显示自己的诚心和关怀。

见老江发问,傅重义不敢怠慢,起立、敬礼,声音洪亮而且有力:“报告总统!我华北五十万精锐国军,正夜以继日加紧战备,全体官兵决心与共匪决一死战,誓死保卫华北!”

对这样的表态,老江感到十分满意,轻轻挥挥手,满脸堆笑的说:“宜生,不要紧张,今天在座的都是一家人,随意点。中央对华北还是非常放心的,特别是有你坐镇,就更高枕无忧了。谁不知道你傅宜生历来以‘守将’之能著称于海内外。未来的华北战役一定又是你扬名立万之时!坐下,好好说一下华北的布防情况以及对东北共军的基本判断,我历来最重视你的意见,希望你能知无不言。”

傅重义对老江的信任还是非常感激的。自己出身于军阀杂牌,毫无背景可言,能够得到这样的礼遇他很是知足。当然在他的心底的最深处,对老江也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防范之心。混迹江湖这么多年,大风大浪见的多了,别的不说,阅人的本事还是有的。刚才老江对杜雨明的无情与漠视,再次让他下定决心,绝不能被老江牵着鼻子走,必须有自己的打算。实力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这个圈子里不懂得这个道理那就等于白混了!

傅重义心里急速地盘算着,当然绝不会表现出任何的异常。再次站起来,从容的走向地图,随手拿起长杆,沉稳的说道:“总统、各位同仁,当前我华北面临的情况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就如总统刚才所分析的那样,东北共军经过数月的锦州大战,已经相当疲劳,短时间内很难发动大规模行动。

据各方面情报分析,现在共军全部集结于锦州周边地区,进行休整和补充。兵力情况很难准确判断,根据锦州战役中得到信息,东北共军应该有至少三个集团军的番号出现过,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每个集团军辖三军九师,兵员在十万人左右,再加上其他一些辅助兵力,我们的判断是敌人总数应该在三十五万到四十万之间。

并且东北共军的装备十分精良,特别是重型火器较多,锦州坚固城防被迅速突破就很说明问题。有准确情报显示,共军得到了苏联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并极有可能获取了苏军刚刚研制的新式武器装备。据空军侦查,在距离锦州以北大约五十公里、以东约六十公里的地方,共军刚刚开设两处秘密训练基地,方圆都约二百多平方公里,且保密级别极高,我方谍报人员试图抵近侦查,但是都不能实现,共军防范甚严。这说明,敌人极有可能在训练新式部队。”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