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功德(3/4)

选一批太监,为朕办事。”对于自己的家奴,这太监,杨改革可就没有那样多的顾忌了,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大臣们还管得到太监的头上?司礼监会把他们的脸扇得啪啪作响。

张得安心中那个飘忽啊!这个!根据进士班的课程安排太监学堂的课程,张得安晕了。不明所以,不过这天下皇帝最大,既然皇帝发话了,那就按照皇帝说的去做吧。

“奴婢明白,奴婢遵旨。”张得安也灵得很,一口就答应下来,至于懂不懂,曰后在慢慢思考去。

见这个太监很懂事,杨改革心中轻松下来,如果这个太监不懂,问自己怎么改,那自己可就要换个人当内书堂的管事了,因为,怎么改,杨改革自己还没头绪呢,现在为这军事上的事,搞的头晕眼花,脑袋一塌糊涂,那里有精力弄内书堂的事。

轻松了的杨改革又怕这内书堂的管事敷衍自己,想想,又吩咐道:“张得安?这个,太监们不用考功名,也不用像进士们要搞学问,所以,尽可能的教授一些实学,懂吗?实学。比如,别教什么诗词歌赋,要教数学,懂吗?教会他们怎么算账,知道吗?”

杨改革头脑发晕了一回。只想着,这京城里,数万太监,少年太监,更是不计其数,可以用太监军团来形容,曰后这帮子太监帮自己管理公司,帮自己收税什么的,至少也要懂个算账什么的。所以,也就说了算账,数学,其他的,忘记了。

张得安也听得迷糊,这数学不是早就有吗?这太监不学算账,难道还学举子们去考个进士啊?

张得安正糊涂着,皇帝又说话了。

“张得安,这内书堂里,有多少学生?”

“回陛下,内书堂里,从京城的内官职里优选了四五百的年少者,教授知识,将来好在各处当差。”

杨改革想起来,自己是要用太监做事的,既然这历史上太监里能出历史学家,航海家,发明家,甚至能打仗的太监,那自己为何就不能从自己这十万太监里培养出科学家,军事家,数学家,法律专家,关税贸易专家等等呢?

杨改革yy者,自己将开创一个太监的时代,将来历史书上就介绍:在明饷帝的内书堂里,走出了xx位伟大的科学家,巨匠,人类文明的指引者;xx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xx位航海家;xx位历史学家,文学家;xx位现代法律先行者,现代税务先行者;xx位的思想家;xx位杰出的……,这是一个太监盛行的时代,也是一个太监终结的时代。太监,在明饷帝时期,如昙花一般闪现,忽然出现无数天才班的人物,划过明饷帝的时空,照亮了整个人类的前途,又因为明饷帝禁止阉割,太监在历史上迅速的终结。所以,这一段时期,也称之为“太监盛世”。

杨改革yy了半天,终于收起了自己的哈利子。说道:“张得安,你回去之后,尽可能的扩大内书堂的规模,尽可能多的把年纪小,未成年的太监们收拢到内书堂里,教授他们知识,特别是实学,天文地理,数学历史,物理化学,体育劳动一个都不能少,懂吗?朕将来有用,明白吗?”

“奴婢遵旨。”张得安晃晃悠悠的答应下来。不知道皇帝发什么疯,要培养“尽可能”多的少年太监,这个“尽可能”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还有那一长溜的课程。张得安觉得自己要疯了,这京城里可是有大几万太监,少年太监,也是好几万,都收入内书堂?

……张得安走了。

王承恩又禀报道:“陛下,二喜子,小顺子已经恭候多时了,要传吗?”

“传。”杨改革收起自己的无限yy。

“奴婢,二喜子(小顺子)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个小太监,很激动的给皇帝磕头。这一起给皇帝收银子的,这锦衣卫的方弘瓒都成了正牌子的指挥使了,那咱们什么时候也该升一升啊!见皇帝终于召见自己,兴奋得不得了,不知道什么好事要落到自己头上,能进司礼监,那就最好了。

看着这两个小太监,杨改革觉得,这太监,使着还挺顺的,起码,他们不会给你叽叽歪歪的说上一大堆的大道理,不会引古论今,说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圣言。看来自己大规模培养太监,是一条好路子,这条路子,不说前无古人,也能做到后无来者了吧。

“嗯,不错!起来吧,你们两个办差有功。朕准备奖赏你们。”杨改革内帑里新进的五百万两银子,就有他们两个的功劳,这又功劳,就得赏。这赏罚分明的牌子,万万丢不得。

“奴婢谢陛下恩赐,为陛下办事,乃奴婢们的福分,不敢奢求赏赐。”两个人倒是挺懂事,尽说些让人高兴的话。

“嗯,你们两个多大了?”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