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借人头,三无三毒(3/3)

济吗?……真是狗屁,朝廷都不知道此地有人饿肚子,在造反,还会赈济?老百姓怎么可能得到朝廷的赈济,怎么可能会有饭吃?此人打的主意就是把百姓饿死了事,朕看此人就是一个一心为了保住自己官位,而一心要饿死他辖下百姓的恶毒之人;为了自己官位,可以隐瞒同僚命案的恶毒之人;为了官位,可以欺骗朕的恶毒之人,此人,乃三毒之人……,不杀此人,难解朕心头之恨,难全国法,更对不起他辖下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

众臣一听,从三无之人,上升成了三毒之人,皇帝的说辞,相当的犀利。众臣一时间,再也找不到借口为陕西巡抚胡延宴开脱,就连仅有的一点可说之处,现在都变成了毒恶之源。

杨改革给王承恩示意,王承恩扯了扯腿,几个抱住他腿的人,刚刚被皇帝一说,已经没有什么好理由再抱住王承恩的腿了,也松了不少,王承恩乘扯脱,向门外走去。

“即便是陛下说得有道理,要杀此人,也恕臣不能奉诏,臣不能眼看着陛下煌煌声誉毁在一个三无、三毒之人里,那三无、三毒之人,死了也不足惜,可是,陛下的声誉,却不能不顾,却不能不要,陛下,请听臣一言,不要派人到陕西去取胡延宴的人头,那不值得,陛下要杀此人,要以此人来解心头之恨,要以此人来告诫百官,要杀此人来告慰百姓,都可以押解进京,再杀不迟,直接派人到陕西取人头,陛下,这个恕臣实在是不能奉诏……”这个大臣眼看着拦不住皇帝了,祭出不奉诏这一招来,打的旗帜也很好,为了皇帝的名声,为了皇帝的声誉,光明正大的很,目的只有一个,别让皇帝当场派人到陕西去杀人,要这样,官员们的脸面就荡然无存了,而且开了一个很坏的头,这是必须要阻止的。说起来也是为了皇帝好,也许皇帝现在在气头上,等人从陕西押解到京城,说不准那天皇帝心情好,又不杀了呢?

杨改革微笑道:“没关系,朕无须用诏,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朕就是要他死,看看他死不死,这个误朕、误国、误百姓的毒恶之人,朕要看看,他又什么脸皮活在这个世界上,朕说过,朕不能饶恕这种拿朕的命开玩笑的人,有些事,朕可以宽容,朕可以谅解,甚至不以为然,不过,唯独此事,朕不会原谅,更不会放过。”杨改革心中,冷静得可怕,就只有一个杀字。

“大伴,不用拟旨了,也不用下诏,直接派东厂的人去办这件事,拿朕的尚方宝剑去,问他这个三无、三毒之人,可还有脸面活在世上?就说朕要借他的人头用用。”杨改革冷笑道。自己中的特务构可不像历史上的那个崇祯那样,给官僚们忽悠没了,如今的锦衣卫这类构,自己可是投入了大的钱财,现在到了用的时候,根本就不用看那些官僚的嘴脸。

群臣更是无言以对,再拿不出什么一丝理由为胡延宴辩护,皇帝不惜以污染自己名声的代价,一定要诛杀这个人,可见,皇帝对这个人,恨到了什么程度,可见皇帝对赈灾,对灾民重视到什么程度,众人对皇帝的底线,现在算是有了一个谱,群臣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承恩走出这个平台,一旦王承恩出了平台,这个胡延宴算是死定了。

“臣请陛下三思……”一个官员带头,给皇帝叩头,除了叩头,说三思,就再也没有其他说辞。

众臣纷纷领会,一起给皇帝磕头,口呼“三思”。

看着官员们整齐划一的,如同排练过的给自己磕头,叫自己三思,杨改革脑海中立刻浮现“ae”这两个字母。

杨改革心中冷笑,自己如今是根本不怕“ae”,如果是某件政事,需要官僚们去执行,杨改革可能还会考虑官僚们的态度和反应,可是,如今这件,是杀人,杀人不需要官僚们配合,自己中有锦衣卫,有东厂可以去办这件事,根本无须考虑官僚们,实在不行,自己还可以派新军去办这件事。

杨改革一心要杀死那个在油锅里放火的人,要给百官们上根弦,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底线在那里,要用那个人的人头,来告诫如今还在当官的,什么事都好商量,唯独赈灾、灾民造反,没有任何情面可讲,事关自己的生命,杨改革不得不下狠,他不死,就是曰后自己惨死,就是自己去砍杀自己的妻儿。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