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五年计划”(3/4)

了,补发欠响,送棉衣,这些皇燕京做到了,说句内安军民,绝不过份,北驱胡虏这也是实打实的,也没有水分,所以,这句话,施凤来说得理直气壮。

“呵呵,首辅不必如此夸朕,内里情形,朕是知道的,朕想问,首辅有没有想过,东虏并未彻底败亡,天灾明年也还回来?施首辅可想过,将这些事当作未来几年的工作核心,工作重点来做?为自己设计一个应对这些天灾,外侵的整体思路?然后按照这个思路逐步施行自己的方针、理念?”杨改革逼视着施凤来,看着他的眼睛。

施凤来已经如坐针毡,想想皇帝做的这些事,一件他都觉得是天大的事,一件交给他来做,他都觉得吃力,困难,觉得无法办到,皇帝却要他为几年,乃至十几年之后的这些大事做考虑,施凤来的脑子已经一片空白。

看着施凤来惶恐和不安的眼睛,杨改革笑道:“首辅不必惊慌,朕说的都是实情,朕早就说过,这天灾还会延绵十几年的,首辅难道忘记了?所以说,移民可能持续十几年,这是可以预见的,再者,东虏的问题,今年虽然是我大明小赢了一阵,但东虏却未伤元气,只不过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不得不撤走而已,所以,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东虏仍是我大明的死地,这些,都不难预料啊!所以,朕才有如此一问。”杨改革继续逼视着施凤来,笑着说道。

施凤来已经大汗淋漓了,今年移民花费可是千万两,和东虏打仗,耗费了多少银子,他并不十分清楚,但是也知道,绝不是一个小数字,很可能在几百万两,还不算皇帝为了对付东虏而练的新军,光是一年,这花费就在两千万两以上。今年能支撑下来,那都是奇迹,可皇帝却还说,以后年年都会如此。一想到那庞大到堆成山的银子,施凤来的汗就不停的冒出来,今年可以有奇迹,难道年年都有奇迹?施凤来头一次感觉到,没了皇帝在上面罩着,他这首辅,一天也干不下去了。

再想想皇帝说过的话,未来十几年都是天灾,这种近乎神一般的预言,让施凤来又有了些勇气看皇帝,如果说人很难办到皇帝说的这些事,但是,神或许就不一样……“臣愚钝,未能为陛下分忧,请陛下治罪!”施凤来想起皇帝那神一般的预言,想起皇帝弄钱的段,这才好了些,对于自己接着干首辅,有了些信心,前提就是,自己上面,永远都有一个皇帝罩着,不要让那些“烦心事”找上自己,那些事,自己一件也应付不来。

“……臣身为帝党,唯有紧随陛下,紧跟着陛下而已,其他的,臣是不会多想的,身为帝党,陛下让臣往东,臣绝不往西,陛下让臣干什么,臣就干什么。”施凤来想明白了自己能当首辅的原因,立刻说道。

“呵呵,好,首辅能明白就好,不过,首辅也不要妄自菲薄,关于朕说的那件事,首辅闲暇无事之事可以多想想,看未来几年里,内阁将那些事作为重点来抓,重点来关注。将银钱,人力,物力,心力往这些方面倾斜,这些都得从小处着,首辅闲暇无事的时候,倒是可以想想,……当然,这件事,首辅得注意保密,切记这是你我君臣二人的禁中语,禁中语失窃是什么后果,我想首辅应该明白。”杨改革笑着说道,关于曰后的一些举措,杨改革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如今,给自己的首辅吹了吹风,希望他到时候能够领悟,自己是皇帝,指点一下江山最好,具体的细节,具体的过程实在太烦琐,自己不必太过于钻进去。

施凤来见皇帝笑得蛮有自信,心里的自信也回来了,虽然皇帝吓得他够呛,但是,只要皇帝在他头顶罩着,他还怕什么?当下就道:“臣遵旨!”在施凤来看来,这是皇帝跟他吹风了,可能明年还有今年这般大的动静,比如移民,比如打仗,所以,提前打招呼,给明年的很多安排,得对这些方面多用心,想到这里,施凤来已经自信满满了。

“大伴,天气冷了,给首辅加件披风,首辅就这样穿着回家,算是朕赐的。”杨改革笑着对施凤来说道。

“臣谢陛下赏赐,谢陛下隆恩!”施凤来立刻谢恩,皇帝可难得这般随赐给别人东西,不是有大功,不是有大喜事,可没见什么人得赏赐。

施凤来走了。

杨改革却又在想,自己的头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那些内容,或者是“三年计划”该计划那些内容,是钢产量?煤炭产量?还是工业力量、工业产值?自己需要有是一个有具体行动目标和步骤的计划,逐步的按照计划实现目标,一步一个脚印,需要一套能执行自己定下目标的一套人马,这才是改变整个历史的依靠,而不是杀点人,抄点家,弄点银子,打点胜仗,自己必须有一个系统,必须有一个全新的体系,而不是按照一两千年以来形成的惯例和传统,按部就班的处理着一年又一年,不断循环的历史。

不!自己头一个计划的,应该是番薯的产量,自己应该把番薯的产量当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