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对决(二)(3/3)

证明这些事之前,臣无论如何,也不信,东虏虏酋会如此厉害,天生就会使歼细,将我大明耍得团团转,臣更是不信,我朝百姓,会甘心为东虏做走狗……”

虽然杨改革的这场表演相当的感人,但是,朝臣中,依旧有人不相信,坚定的站在皇帝的反对面,这话一说完,杨改革就扫了一下大殿,看面相,似乎不相信的人依旧是很多。

“哈哈哈……,朕也不愿意相信,可这却偏偏是真的,毛大帅……”杨改革带着凄凉的苦笑喊道。

“臣在!”毛文龙赶紧出来。

“朕听闻你说,当曰在镇江堡,你以千里镜观察敌情,发现虏酋也拿着同样的千里镜在观察你,可否有这样的事?”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臣当时相当的惊讶,为何我朝最先进,最厉害的兵器,会落入虏酋之,臣观那样式,几乎和臣的一模一样,臣敢保证,这绝对是从我朝流出去的……”毛文龙对皇帝说的这些,深信不疑,他自己本身,就在和东虏做着生意,当然,不是直接和东虏交易,而是通过那些商人,对这里面的情况,自然有些了解,皇帝问起他千里镜的事,他立刻出来答道,他现在,已经不依靠和东虏贸易生存了,自然无需顾忌。

哗!毛文龙的话一出口,众臣皆惊讶!好戏连台啊……“陛下,这千里镜可是琉璃斋出品的,难道说,琉璃斋也通虏,也是逆贼?”立刻有人反问过来。

“放肆,琉璃斋怎么可能是逆贼?琉璃斋又不经营关外的生意,怎么会把琉璃斋的千里镜卖到东虏那边去?何况琉璃斋的千里镜,向来都是严格管制,需有一定身份之人才可以购买,这分明是有些边将通虏,通过那些商人将这种宝物私通给东虏,这更加证实了通虏案……”兵部尚书立刻站出来为皇帝辩护。

众臣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这通虏案已经牵扯的越来越大了,也就是说,给盐商背书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很多大臣再次考虑,要怎么办,是继续为盐商背书,还是联合起来对付皇帝。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即可彻查此事,绝不可放过导致我关外几十万官军死伤,百万百姓伤亡,丢城失地的责任,绝不可放过一个汉贼,……凡是牵涉到通虏案的盐商,臣以为,也该严查……”有人出来呼吁严查此事,接着将盐商也一起扫进去。

不过,立刻遭到反弹。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虽然皇帝言辞凿凿,有秦良玉表演哭戏,更是有毛文龙出来作证,但是,保护盐商的人依旧是有不少。

“……臣以为,即便是晋商该死,可也不该牵扯到盐商,这一码归一码,晋商的事请陛下严惩晋商,盐商的事,陛下则未必有证据证明他们就涉及通虏……”有的官员是和盐商牵涉得比较深,尽管局面已经对盐商不利,但是,依旧是为盐商挺身。

“哈哈哈……”杨改革照例惨笑了一阵,然后才道:“朕也不愿意相信,可事实由不得朕不信,来人啊!将那包袱打开……”杨改革惨笑了一阵,然后道。

有侍卫出来,将那一大包袱东西打开,打开之后,却是一些金银珠玉。

大臣们疑惑的看着这些金银珠玉。

“……朕也不愿意相信,可证据面前,朕也不得不信,这些东西,都是从那些晋商家中抄出的,诸位可知道他的来历?”杨改革依旧是一副凄凄惨惨的样子,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

“东虏就是一伙强盗,抢掠了我辽东膏腴之地,破家无数,这些东西,正是东虏从我大明关外百姓家抢掠而来的,东虏抢到这些东西之后,不能当饭吃,却拿这些东西通过那些晋商来买粮食,买军械,买情报,供那些歼细在关内活动,那些晋商又将这些抢掠而来的金银珠玉转给盐商,由这些盐商转到江南,以获利,否则,这些金银珠玉留在关外,不能当饭吃,比石头还没用,东虏何以生存?正是因为晋商通虏,为东虏将这些财货换成粮食,换成武器,换成消息,这才使得东虏有动力,有能力去抢劫我大明的百姓,致使我大明死伤猜中,官军死伤惨重,这些该死的晋商,都该杀,那些为晋商出售这些金银珠玉的盐商,都是帮凶,没他们从中帮忙,东虏焉能越战越强,越做越大?”杨改革继续爆料。

啊!朝臣再一次惊呼!皇帝这样说,看样子,这盐商牵涉其中的可能姓越来越大,这保盐商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还得再考虑考虑。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