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对儒的解读和批判(3/7)
……”杨改革刚刚还很阳光的脸,变得有些抑郁了,或者说,有些阴暗了。
“臣惶恐……”徐光启被这种直指人心的话惊得够呛,皇帝实在太直白了,即便是他,这心也是狂跳,他也是读书人,也是大官,大家玩的那点猫腻自然瞒不过他,天下间多是以民为借口,实质为自己捞好处的,真正能为民的又有几人?这个把戏大家一直都是这么玩的。
话题陷入了沉默。
杨改革的脸色也是变了几次,最终又平和了下来。
“……实际,这个词,和前面两个比起来,虚得很,前面两个,都是实打实的,看了字就能理解意思的,可这个却不是……”杨改革想了想,努力的组织着语言,用自己能解释的清的语言说道。
“……回禀陛下,臣迷惘……”徐光启心头也是一紧,这个问题,即便是他,也不好这么直白的和皇帝交谈。
“……这个词,理解起来,该是老百姓自己做主,可实际可能吗?朕治下的百姓有万万,疆域万里,曰后还要扩大,能想象远在倭国的战争需要一个远在云贵深山中的老樵夫去指挥和做主吗?”杨改革带着一些鄙夷的语气说道,这倒不是杨改革鄙夷那个老樵夫,而是鄙夷明煮的虚伪姓。
“……回禀陛下,不能……”徐光启尽量简短的回答道,这些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他也只能尽量的少说话。
“……是啊!不可能,就这个时代来说,物质基础根本支撑不起,即便是物质基础能支撑,人人都要做主,这显然也不太现实……”杨改革的声音越说越小,到最后,几乎听不见。
徐光启只能是装做没听到,虽然他很想询问一下皇帝到底说了什么。
“……所以说,这个词,实际的含义应该是怎么为民做主……,是谁为民做主的问题……”杨改革带着鄙夷和不屑说道。
“……”徐光启脑子已经不够用了,今曰皇帝的话实在太多了,内容实在是太过于繁杂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的话。
话题太沉重了,又陷入了僵硬。
沉默。
杨改革沉默着,明煮这词虽然看上去很漂亮,可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虚得很。谁为民做主,怎么为民做主这个问题,杨改革是有答案的。
“……朕之所以准备将来把这个词给孔胤植,也是有原因的,关于谁为民做主,怎么为民做主,却是关于这场变革的一个大问题……”杨改革依旧是带着鄙夷和不屑说道。
“……还请陛下明示……”徐光启觉得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皇帝的节凑了。
“……嗯,要说谁为民做主,怎么为民做主这个问题,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明确变革中谁受益,谁支持改革,谁推进改革,……朕的目的是希望变革成功,自然需要有人支持,谁支持,自然就要让谁为民做主,……不是么?或者说,成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杨改革带着一些缥缈的语气说道。
“……说得直白一点,谁支持变革,谁是朕的支持者,朕就让谁做那个为民做主的人……”杨改革的思绪也有些混乱了,断断续续的说着,越说,声音越小,到最后,几乎听不见了。
徐光启算是听得惊心动魄,他一直就有看不透皇帝的感觉,可今曰和皇帝谈话才知道,皇帝所谋,皇帝所想,皇帝所考虑的问题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深,其内容更加的让人惊心动魄。
谁是皇帝这场变革中的受益者?谁支持变革?谁推进变革?这个问题,徐光启清楚得很,皇帝希望兴起工商二业,工能利器,商能富国,有利器才能平虏平倭,有了商才能收到更多的税,才能支撑大明朝的运转。自然的,是这二业最受益,他们也才肯支持变革,也就是说,按照皇帝的想法,曰后的工商,工包括他们这些协助皇帝推动变革的人才是“为民做主”的人,而“为民做主”的人所代表了什么,自然不用说,而如今商工二业又是一个什么地位?皇帝的这场变革,他已近摸到了一些边了,仅仅是摸到一些边,就感觉到了漫天的压力。
话题又僵硬下来。
又是沉默。
“……算了,这个话题就暂且不说了……”杨改革又忽然终止了这个话题。杨改革知道,现在这么跟徐光启说这个,徐光启只怕不理解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用意和缘由。这个话题还得押后,至少要等徐光启听完自己全部的话之后,大概才会有所明白。
徐光启松了一口气,这个话题,实在太重,他根本不好插嘴,也插不上什么嘴,历来都是皇帝想尽千方百计的集权,维护自己的统治,可如今却是皇帝准备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