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换防(1/2)

到达陵州城后,张峰再一次震憾了。

陵州城四面环山,中央是一个盆地。南、西、北各有一条大河在盆地中央汇合后向东而去。在盆地西侧有一块方圆百里的平原。平原中有一个巨大的城池。城墙高十丈,宽五丈,全用黑石砌成,跑一圈大约有三十多里长。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城门洞高六丈,宽五丈。城门由硬木做成,外包铁皮、铁钉。城门里是一个城瓮。走过城瓮才算进了城。城里有四条主街,剩下的都是小巷。房屋星罗棋步,商铺琳琅满目,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繁华。

陵州城内有五大兵营,分东、南、西、北、中。红花镇的兵分在南兵营。又是一翻交接、安置,直到天黑才忙完吃饭。

第二天重新编排队伍。有的镇大,征兵多,有的镇小,征兵少。所以要重新编排。此次陵州城范围内二十八镇共征兵二万多人,其中后天一层以上的有一万人,编为精兵营,其他的编为辎重营、屯田营等。除开中营外,其它每个兵营分得精兵二千五百。新兵营由一个副都尉管理,三个校尉各带一营。下面又选出下尉、百夫长、队长、伍长。选定后就开始分头训练。

南兵营的副都尉叫许启成,一个步兵营校尉叫何光达,一个步兵营校尉叫陈昌盛,骑兵营校尉许启明,弓箭营校尉许启光。校尉陈昌盛管枪营,有兵一千。何光达管刀营,得兵一千。骑兵营有兵二百,弓箭营有兵三百。还有做饭的、喂马的、治病疗伤的、修理兵器衣甲的等五百多人被编为后勤营。红花镇的兵经过整合只有一百多精兵,秦显忠为百夫长,秦英华、赵德刚、秦英才、张峰等人被选为队长。张峰为四队队长,张峰选张道荣、王震为伍长,张道贤、张道纯跟张道荣为一伍。红花镇兵分在枪营。每人一杆丈八长的白腊杆枪。

接下来就是一个月的艰苦单兵种训练,跑步、举重、站队列、学习枪法、练习枪阵等。打杖不是一个人的事,更体现的是集体行动。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个人力量集中形成合力。跑步、举重等练的是体力。站队列是为了训练团队精神。枪法就没有那么多花哨,刺、扫、拦、砸等简单有效的动作。最后的枪阵才是显示集体力量的方式,或分或合,或高或低,有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要求。

过完了头三天的新鲜劲,后面就是哀声不断咬牙切齿的苦训。对于境界高的武者来说,还不算什么。对于境界低的,那就象过了一趟刀山火海。令张峰吃惊的是娘娘腔的秦英才也达到后天五层,并且坚持训练下来了。白晰的脸也黑了,身子骨也壮了。虽然看着对张峰不顺眼,但面上还过得去。毕竟兵营里不再是红花镇,陌生人更多了,狠人更多了。同镇出来的人抱团是必然的选择。

一个月后就是四大兵种的合成训练,训练难度更高更苦。先是两个兵种结合,再是三个兵种结合,最后四个兵种结合。整个演武场尘土飞扬、人声鼎沸。在营房外的百姓说:自从新兵进了营,我们就进入了沙漠地带。

到了十二月份上旬的时候,新兵的初训结束。集体休息三天后,南兵营接到了命令,在十二月底赶赴西边的牛头镇换防,让老兵退下来进行休整。又经过三天紧张的准备,南兵营上路了。其他新兵营都接到了换防命令,但不在一处。

牛头镇在陵州城西面一千二百多里。南兵营有精兵二千五百多,加上后勤营,有三千多。还有马车、牛车等,前后延绵五里多地。从上空看就象一条长龙缓缓向西爬去。经过十天的跋涉,南兵营才到达目的地。在做好交接后,一千多老兵撤了。

大概是长年战火的原因,牛头镇的城墙有十丈高,厚五丈,方圆十里。背靠牛头山,前临一条三十丈宽的小河。小河距城三里地,丰水期时有一丈多深的水,小面二二十多丈,枯水期时水深一尺多,水质清澈,叫“清水河”。城内只有居民一万多人。做生意的人明显少多了,街面也冷冷清清。城中心是镇镇府,坐北朝南而建。右手是镇尹府,左手是镇兵府。镇兵府现在成了南兵营的所在地。原来的一百多号镇兵搬到镇尹府去了。

过了河再向西一百多里地就是大梁朝治下安州城的金石镇。因盛产一种金色的岩石而闻名,这种岩石十分坚硬,很适合建房修城之用。金石镇的城墙就用此石建成,在阳光下远远望去向一座金子做的城,所以又叫“金城”。

双方战斗多以清水河两边为战场。今年已大大小小战斗十多次,双方伤亡各有一千多人。这只是小战斗,若遇到大战斗,一场战争下来死个一万、十万的很正常。

过了清水河向西十里地有一山岭“柴家岭”,原是住着五百多姓柴的村落。现在村民都搬了家,住着五百大梁朝的兵。别看五百多兵,若是硬攻,南兵营啃下来也会伤亡过半。入冬后大梁朝停止了进攻,主要兵力撤至金石城。柴家岭就成了一个前哨,也是南兵营眼中的一颗钉子。

第二天早晨,各项命令就下来了,守城门的、盘查的、巡逻的、打探军情的……整个兵营都紧张地运行起来。

张峰他们这只小队分到的是盘查任务。刀营、枪营、弓箭营三营每天向四个城门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