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异姓为王(1/2)

七月初八太后以陈氏一门有大功于朝廷下旨褒奖;进封已故上柱国辅国将军陈诚节为忠王已故镇国将军陈诚方为嘉王;册封魏国公陈诚安为魏王。

往日处分军国大事朝廷重臣皆得参与而这一次的旨意却事先没有任何风声就连左相林华和右相鲁豫非也并不知情。正当群臣当中一片哗然之际左相林华突然以老迈不堪使用为由上了辞表恳请致仕告老回乡颐养天年。

面对这样的局面正当壮年的鲁豫非着实感到头痛。当他处理完一天的公事回到家中的时候却听得家人来报说是好些老友故旧已经等候了大半日。这种节骨眼上他并不想和别人商讨此事然而别人却堵在了家里这着实让他进退两难。

联想到今日和林华单独面见太后时太后隐隐约约的暗示;再想到出来的时候林华那种迟暮之叹;然后想想封王的旨意下达时陈诚安那张紧紧绷着毫无笑意的脸……他已经觉得整个脑袋都快要炸裂了开来偏偏这些人还不肯放过他!

他连收回了想要下轿的脚厉声吩咐道:“走!”

“相爷去哪里?”头前的轿夫被这句吩咐说得莫名其妙只得转头问道“相爷可是还没有用饭呢!”

“叫你走就走那么多话干什么在街上逛圈子难道你不会么?”

这么大的仪仗队在街上兜圈子?别说为的轿夫就连其他的人也不由面面相觑。要知道宰相的扈从可不比寻常官员开道的是一拨人随扈的又是一拨人这样浩浩荡荡一大帮子在街上招摇过市普通老百姓会怎么看?撇开那些扈从不谈就是那太后钦赐的八抬大轿在京城就连不得势的亲王也不敢坐!

然而主子有命大家自然不敢不遵从。于是一大批人便硬生生地在相府门口转了弯随便找了一条大道开去。而刚刚出来报信的小厮则傻呆呆地看着远去的队伍最后狠狠给了自己一个嘴巴。

宰相门人七品官不假但问题是里头还有两位尚书三位学士全都是一等一的极品大员!自家老爷就这么走了剩下的事情让他一个奴才怎么去回话?明说相爷带着大队扈从到街上去兜风了么?

而与此同时崔夙也正在经历和鲁豫非同样的烦恼。她虽然不是朝廷大臣但是由于满京城的达官显贵都知道太后宠爱她因此她的郡主府同样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门口的轿子已经满满当当塞满了整条巷子后来的就连个插针的地方也找不到。

即便如此仍然还有新来的想方设法往里边挤——左相林华请辞右相鲁豫非去街上“兜风”了他们不找到这里来问一个究竟还能去哪里?总不成亲自到慈寿宫面谒太后吧?

养了十几日十一娘的伤已经好了大半而崔夙一顿板子打走了先前那个多嘴多舌的帐房费由在得知十一娘会记帐之后拨了四个可靠的丫鬟跟着她学记帐然后便把帐房整个搬进了内院又让十一娘兼了大半总管的差事。从总管降为管事的吴万才虽然心中颇有无奈又认为十一娘来历不明但见识了十一娘的几番处事之后最终心甘情愿地交出了大权。

此时十一娘便站在崔夙身旁低声奏报着前来求见的官员名字官职分毫不差。而卸下了那些珠宝饰再洗去了满脸铅华如今的她和那个太康院中颠倒众生的青楼行截然不同那种妩媚轻佻的气息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肃重和精干之气。

崔夙一面听一面点头眼睛却不禁瞥了瞥十一娘左颊那道碍眼的伤痕。她曾经有意去太医院请一个专治外伤疤痕的大夫却遭到了十一娘的断然拒绝;而对方更不肯贴上花钿作为遮掩最后她也只得索性罢手但这心里却难免有些疙瘩。

“郡主奴婢刚刚命人去打探过此番登门的那些大人中有几位是因为鲁相使了花招所以只得上这里来的。其中三品以上的官员七位六品以上的十二位剩下的就是来观风色的。奴婢已经分拨安置了他们究竟见与不见还请郡主示下。”

十一娘布置得如此有条理崔夙心中自然妥贴然而究竟是见还是不见却让她伤透了脑筋。去过慈寿宫谒见的鲁豫非都已经避而不见外客了她事先又没有从太后那里得知过任何消息即便是见了这些大臣她能够说什么?

“他们不外乎都是想问一个问题太后为什么要封魏国公为王可是我又怎么知道?太后的决定来得突然事先没有任何表示今天朝堂上就连魏国公本人都愣住了何况别人?再说了以太后的性子难道这道旨意还会收回去不成?”

“奴婢倒觉得太后此次是故意为之似乎是为了把水更搅浑一些。”

崔夙闻言一怔转头望了望十一娘见其眼神坚定不由心生兴趣:“你不妨说说看。”

“照郡主先前所说太后病倒是因为岳州太守陈芜舟上的奏折而奏折的内容恰恰是请封魏国公为王。这么说来太后无疑是不赞成这一建议的至少不赞成这个时机。而之后恰恰闹出了魏国公世子在太康院门口遇到乞丐闹事之后便是耳东为王四个字在京城广为流传可想而知太后一定也已经知道了。可是太后偏偏不去平息谣言而选在这个时候进封了魏国公以及两位已故的兄长这就很有些文章了。”

这一番话确实有理然而十一娘精明能干说得过去会记帐识字也说得过去能够抓准别人的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