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坐城头子房论兵机(2/3)

回答:“他就是以前在博浪沙行刺过始皇帝的那个刺客。”章邯听了大惊道:“此人是国家的要犯,十年前行刺先帝,现在又在泗水出来闹事,你一定要把他逮住!”司马夷愤然道:“正是他替刘邦出谋划策,五万兵马才被打败啊!”长史司马欣听说张良的名字,也惶惶不安地对章邯道:“刘邦是亭长出身,不足为虑,可张良不能轻视啊!”章邯问为什么。司马欣道:“他敢行刺先帝,一定是武功盖世啊!”司马夷听了叔父的话,大笑道:“叔父大人您错了,那个张良只是一个白面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经常拿一把拂尘,是个废物,根本不足为虑!”正说着,突然有下邑的军士飞马来报,说刘邦已经攻下了下邑城,请大将军速速派兵征讨。章邯闻言大惊道:“想不到一个小小的亭长,再加上一个白面书生,也能如此兴风作浪!”司马夷怒道:“这一次我如果不一战活捉刘邦和张良,甘愿把首级献于麾下!”章邯道:“你年轻,打仗需要谨慎。现在你叔父和各位将军都替你求情,你就努力建功吧。刘邦和张良太狂妄了,我非常痛恨。我现在给你两万铁甲精兵,你一定要抓住这两个狂徒,然后一举扫平东南,再活捉伪楚王景驹。”司马夷慷慨激昂地接受了任务,气势汹汹地领兵上路了。

子房在下邑城时刻派人打探司马夷的动静,又在附近察看地形,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当地的百姓把这个地方叫聚铁山。数日后,探马前来报告说:“司马夷率领二万铁甲精兵前来报仇,已经到了蒙县。”沛公大惊,急忙和子房商议。子房思索了好一会儿,道:“沛公不用着急,这一次一定要让司马夷血本无归,给章邯一个重创!”于是叫过周勃吩咐:“周将军率领一千军士出城向西,在三十里处驻扎。如果司马大军杀到,不要和他开战,向后撤退十里。如果秦军追上,往后再撤十里。如此连撤三次,将兵马全部撤回城中。”周勃问有什么用意。子房道:“司马夷此次前来,来势凶猛,故要示之以弱,然后用计杀掉他。”周勃很高兴地去了。子房又对薛欧和王吸道:“你二人速回砀县,代替曹参把守砀郡,再让曹将军率领一支兵马直截去攻虞县,截断司马夷的归路。司马大军在下邑兵败后,一定向虞县逃走,如果到来,就乘其不备,埋伏弩手一举射杀司马夷!”薛欧和王吸二人接受了命令便出发了。子房又吩咐周苛、周緤,叫他们率领一千人提前出城在聚铁山前埋伏下来。二人非常高兴,立刻动身去了。子房安排完毕后就和沛公登城巡视,等待秦军的到来。

子房和沛公来到城上,先巡视了城池,然后坐下饮酒。沛公就大为疑惑地问子房究竟要用什么办法来对付秦军。子房先生摇头道:“请沛公先不用问,我们现在来谈谈用兵之道如何?”就开始讲起了兵法,他说:“古代的军事家打仗,都要预测战局的成败,所以孙武提出了五项预测成败的要旨:第一,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就能胜利;第二,懂得根据不同人数的多少而采取不同战法的就能胜利;第三,上下同心协力就能胜利;第四,准备得周密还能防止意外的就能胜利;第五,将帅有指挥能力而不受外界牵制的就能胜利。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根据敌我双方兵力对比多寡情况,而正确地采用不同的战法,做到识众寡。恰当地用兵是很重要的,从而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收获。无论是打仗还是干别的事情,都必须要求人们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否则一盘散沙,任何事情都不能做成功。孙武子还强调君主不干预将帅,将帅就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是说将帅们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正确地选择战略战术,战之必胜,反之则必败。当然古人说的君主不干预的前提是指将领有才能。将领没有才能,君主不干预也不能战胜敌人,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就要求将帅纵观全局,深谋远虑,了解了敌人,了解了自己,才能够预测成败。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以上说的都是用兵的基本法则。”

沛公听了子房所讲述的兵法,就说:“先生说的这番道理确实是孙武用兵的精髓,不过秦国还很强大,就算我们这次打了个胜仗,但要对付整个秦国,力量是不是太过悬殊了?”子房笑道:“大就是小,小就是大。大和小是互相转化的,正所谓阴极转阳,阳极转阴。这就好比一个人,当他强悍暴虐到了极点的时候,其内心也许不堪一击;而一个被践踏蹂躏到卑微至极,濒临死亡的人,他的内心也许会非常强大。从历史上看:夏、商、周三代的兴起,就是因为君上顺应了民众的愿望;而后来失去天下,则是因为违背了民众的愿望。现在的秦国已经丧失了民心,而我们一定要收揽民心,做事情应该向秦国相反的方向去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可见一个国家的兴起,就在于他们的君上是否得到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确实是一条千古不易的真理。秦国从统一后就不讲民心向背,而始皇帝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推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尤其是现在的二世,他推行的督责之术就是把秦国推向了奔溃的边缘,才导致了民心的丧失和天下的大乱。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君若不去思考普通的劳苦大众想要的东西,而想要治理好国家,这就好比是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