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何处起苍黄(四)(1/3)

十一月初,姜正意骑马走过流水小桥。冬日将至,远处的青山仅仅偶有败黄和枯霜。他手搭凉棚望了一会儿,山脚下的村庄炊烟袅袅,正是中午用饭之际。“前面那个就是少爷说的村子了,不知那庚姑娘在不在,还是等过饭点再去。”姜正意是姜家的心腹侍卫,姜震川带出来的亲信老兵,退役后就入了姜家,资历极老,姜誉生都要叫他一声叔叔。姜家府内有军中作风,平日严禁侵扰平民。

他牵马到河边给水,一边整理马鞍。此行他从江右北上至苏北,乃奉大少爷姜誉生命令,给射阳县一个名叫庚泠泠的姑娘送些东西;并且若是发现庚泠泠有何难处,尽力解决了,才不辱姜家门风。但姜誉生只提了这些,并没对他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姜正意心中万分疑惑,他记得少爷应该是和钱塘的钱姑娘在一起,这苏北的庚姑娘又是哪号人物?他把马拴在树下,吃几口干粮以稍作歇息,心里盘算自己待会儿该以何种姿态去面对那位庚姑娘:“那会是未来的长房夫人,还是二房太太?老爷知道这件事吗?应该不会同意少爷娶妾吧?这如何是好?”

在他胡思乱想之际,身边的马儿发出了一声嘶鸣。姜正意抬头看去,一队车马正从桥头碌碌而来,喇叭唢呐,喜气洋洋。姜正意愣了一愣,刚才想得入神,竟没听到这些响亮又威风的喜乐。他站起身,看到队伍最前面是个高头大马、锦衣华服的公子,从人头到马脚无一不装饰奢侈之物,明显是个富贵人家。只是此公子衣冠堂堂,相貌却出奇丑陋:獐头鼠目、垮嘴斜眼官官轻薄;歪瓜裂枣,麻子大痦样样俱全。姜正意又惊又疑,又把目光放到后面的马背之上。那几人虽说不上是俊朗之辈,但一身的穿戴得体,衬出一丝衣冠楚楚来,更是架不住有前头那么一位对照——看完他再去看别的,连猪都是眉清目秀的。

姜正意眼神再次向后一飘,骏马之后是两列挑夫家奴,带了两只系着红色绸缎的大雁和几只同样有红绸牡丹的木箱,除此再无他物,显得有些寒酸。那相貌奇丑之人的衣裳和马具上虽也有一些红色,但并不是一身喜服。是以,这应是一支提亲的队伍。

姜正意眉头紧皱,毫不掩饰地表达出自己的厌恶。这一行人沿路谈笑甚欢,从那丑少爷的言行举止就可以对他的品行评价个七七八八:这位奇丑的公子并非学识丰富,或武艺高超,有鸿鹄大志之人,而是个作风张扬、欺压良善的纨绔恶少;他们也不是上流君子之交,而是一群狐朋狗友。

便是这支吹拉弹唱的定亲队伍,姜正意也察觉到其中猫腻。若前方真有个与此人两情相愿的姑娘,那这支队伍也未免太不符合他的穿戴了。从这丑公子的打扮和一伙人以他马首是瞻的模样来看,他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家中除了钱,怕是还有权。

“这个流氓蛋子此番绝对是强抢民女,这种恶少最是入不得眼,今天倒是要管上一管!”姜正意打定主意,整理着衣衫便站了起来,拦在了大路中间。

姜老将军一身正气,也要求家里人无论谁都要行得正坐得端心有赤诚,见不平事必拔刀相助。姜正意是个铁打的侠义之人,行走江湖多年,多以仁名为人称道。这次虽有以貌取人先入为主之嫌,但真的被他全部猜中。来路的这几位确确实实是射阳县的少爷,当头的这一位丑人姓华名平岳,乃射阳县头号富贵华员外的小儿子。曾任高官的华员外一共有三个孩子,大儿子自幼就去了国子监念书修行,此事被华家视为一大幸;二小姐文质彬彬,出落得十分窈窕,有射阳一美之称,此为二幸;第三子华平岳则兼具第三幸和大不幸,无德无能,负责气死家中老头。说其幸,是因为在大儿子修仙不得继承家业的情况下,华员外老年得子,终是没让产业没落;说其最不幸——华平岳丑且恶,不学无术,品德败坏,为人不齿。平日里仗着自己有个豪富老爹和仙人老哥,没少胡作非为,射阳城所有的鸡飞狗跳都能联系到他,骂名能从西城门直传到东城门。

人都说华员外是早年行恶才换来家业,如今因果报应,要不然怎么可能生出个这么一个玩意儿?也有人说华平岳本身就是那恶鬼投胎。反正不管怎么说,今年六十五高龄的华员外肯定是无法再造人了,华家落到华平岳手里,凉透是早晚的事情。

华员外无论如何也无法眼睁睁看着产业葬送在小儿子手里,他想儿子没指望,总不能孙子也是个废物!于是便开始广发招贴,物色儿媳。但整个射阳县的人都知道,这媳妇不是嫁给那位神秘俊秀的仙人大儿子,而是嫁给“射阳大耻”的,这不是把自家闺女往火坑里推吗?自然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了。

华平岳听老子要给他找媳妇还很高兴,从来不去上房的他居然天天请安,天天来问。问到多了,华员外不胜其烦,直接挥手让他滚蛋:要老婆自己找去!“自己找?那不正好吗!”无耻混蛋华平岳抓重点的能力出人意料地一流,一听这话,一拍大腿,瞬间计上心头,口水直流一地,“自己抢了多年民女,都是地下工作,如今老不死的这般说话岂不是让老子可以光明正大地来了?无非就是多花点钱操办喜事的事,到时候我抢一个玩一个,玩一个休一个,新娘玩法,多少情趣!美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