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秋雨凉(三)(2/3)

一双筷子,说道:“吃吧。”

嘉王也好,郑缺也罢,他们都来自世国最顶尖的一个家族,“屈有家”。

屈有家被史官誉为“史上家教最严的皇家”。

自一千五百年前九国仙门乱战爆发,原本是个中等国家的世国就此发迹,一跃而起,最终一朝天子登基。世国屈有家原本家风就严格简朴,开国皇帝烈武皇帝更是将家风家训更进一步,直接提出了“天子当如民”。

史上最严皇家诞生了。

除了必要的土木工程外,烈武皇帝坦然将长安皇宫接受,不新建也不扩建,只是修缮了一番,并且将他认为多余的宫殿划出皇城范围,重新设墙,当作风景区开放给来长安的各地游客。

烈武皇帝的理由是:起那么多房子一不住人二不办事,有什么用?

这样,屈有家的皇城要比前任主人缩水了一大半。只是大臣考虑到了安全问题,认为游人与国器距离太近实在不妥。烈武皇帝一想也是这个理,于是大步走出宫殿,用灵力混杂进嗓音中,昭告附近平民百姓说要兴拆迁之事,明天午时之前不要经过这里。

第二天,烈武皇帝一掌将新、旧皇城之间的旧皇家建筑拍碎了修了一条宽阔的道路,隔开了市井和皇城。

屈有皇家皇城小的另外一大原因是,住的人少。这主要是烈武皇帝只有一位妻子,没有后宫。他严令禁止后世皇帝建后宫,皇子也不得纳妾,后世子孙有违令者,兄弟可以先皇名义讨之,举国须援。

烈武皇帝的理由是后宫乱政。

所以,基于一夫一妻的这个皇室理念,屈有家开国后到现在,所有的皇室子孙都只有一位妻子,比民间一些贵族官员都要克制。

对于生育子女,烈武皇帝也明确规定,家中男孩不得超过五个,以防争权,女儿则不设限制。太子一般选长子为承,弱冠之年正式承位,若长子无德无智,则改立二子。

皇子们都必须去国子监念书,和平民一同生活修行。

屈有家一贯的家训要求这些皇子必须在修道上有卓越的实力和境界,身为皇子必须要有压得住凡人和修士这两个层级的能力。烈武皇帝自己就是个实力高强的修士,信奉“拳头就是道理”的准则。

与此同时,每个皇子都被要求在少年时期必须去外游历一年,只许带一个护卫。庄尘就是如此得以认识郑缺。屈有家的人惯例化姓为郑。

烈武皇帝最早定下的规矩是游历只可孤身一人,连保命法宝都不准,如果死了就是自己废物;后来的虹文皇帝添了一条“可以携带一件保命法宝,在危急时刻回到家中”;再后来添了一条可带一个护卫,时至今日,再没有任何放宽的条例。

因为这种事情,皇帝一个人说了不算。世国广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世国或许是皇帝的世国,但屈有家可不是皇帝的屈有家。

以上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皇族家规,此外还有大大小小几百条家规装订成册,放在屈有家的宗族老宅中

太子一旦确定,那么其他皇子就该离开长安,回到中州西部的屈有宗族老家,或者接受册封,去到各地。

所谓册封各地,也不过是给你一座宅子一块田地罢了,并没有任何权力分封。对他们的国库俸禄也只有十年,其后断之,若实在穷困,要么自己种地养活自己,要么依靠兄弟帮助,要么就滚回老家,替家里做事。

他们在国事上只有劝谏权,同时子孙三代不得参政;参军不得授予将位;禁养门客,不可拥兵,拥兵自重者,一律以先皇之名斩……一系列限制加诸其身。

总而言之,就是有多远滚多远,别老惦记着长安。

而太子则是要接受更多的训练和教育。

屈有家这样的严厉家风换来的是绵延了一千年的举国和平,屈有家的人从来都严于律己,没有一个子孙觉得家风严苛,也没有人心生叛逆,顶多历史上也就出了一个靠给人算命骗钱的皇子。屈有家的男子都明白自己是个什么家族,他们是世国上下的典范,是世国的第一家,既然是第一,那就要拿出点第一的样子来。

人人都说屈有家的皇帝不好当,没有人想要那张龙椅、那顶天子冕。

烈武皇帝明确规定一位天子在位时期以一百年为宜,因为算上未登基时的岁数,再做一百年皇帝,以修士的年龄也已经到了暮年:老眼昏花做什么皇帝?

国器传承到现在,加上有一位中途跑路,出家成道士的和尚,共有十一代。

烈武皇帝还细致地规定到后世子孙不要老想着更改年号,他认为这玩意儿是大臣进谗的源头。故而到现在世国仅更了两个年号,前一个是仙缘,这一个是道起。

皇帝皇子不好做,世国的官员也不好做,至少在京城的官员是这样的。

烈武皇帝以“苛官亲民”为政理,对官要求严格,对布衣百姓行亲仁道。烈武期间颁布的《梼杌律》就是完全针对官员行为所颁布的一套律法体系,里面出现最多的就是“罢之”、“斩”和“连坐”等令人闻风丧胆的词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