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流派——神霄派(2/3)

为山西汾阳人,自称汾阳萨客。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称他‘见侍宸(王文卿)于青城山,而尽得神秘,游东南,祷祈劾治,其神怪有过于侍宸者。‘他撰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文,以阐述神霄雷法。其《雷说》云:‘法本诸道,道源诸心。能以吾之精神,融会一气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适量五行之造化,则道法妙矣!‘‘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斯答耶?‘‘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气不在二气,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因此神霄派道士都非常重视内丹修炼,以之作为行法的基础。

至南宋,神霄派在江南地区十分流行。有称传自王文卿者,有称传自林灵素者,有称传自张继先者。虞集《正侍宸记》谓王文卿于南宋初逝世后,得其传者,唯新城高子羽,子羽传临江徐次举,次举传金溪聂天锡,天锡传临川谭悟真,人称谭五雷。入元后,谭悟真仍活动于人间。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十四云:建昌王文卿既以道术着名,其徒郑道士得其五雷法,往来筠、抚诸州,为人请雨治祟,召呼雷霆,若响若答。

南宋理宗时道士刘玉(字清卿)为《神霄金火天丁**》作《后序》,记有林灵素所传一系,称:‘火师传与玉真教主林侍宸,林传与张如晦,后传陈道一,下付薛洞真,卢君野。次以神霄派脉付徐必大,徐亦不得其文,卢君化于剑江,将解,而枕中出其书以付玉。法传卢君,而派继徐君。‘

《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绪余论》又记张继先所传一系,称:‘地*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引者注),次显化于天宝洞主王宗敬真官,青城吴道显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钟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其后如江、浙、闽、蜀、湖广,嗣法者何限,姓名昭揭宁几人。‘以上所列诸人的事迹皆不祥。

南宋时期的金丹派南宗亦兼传神霄五雷法。白云蟾《翠虚陈真人得法记》称,火师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义传法给陈楠,陈楠传之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曰:‘真师(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长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道法会元》卷一百四《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所列师派即为: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火师真君汪康民,辛忠义,陈楠,白玉蟾。《道法会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隐书》所列师派稍有不同,为:

李亚,汪守真,王文卿,白玉蟾、金逵……。说明南五祖之陈楠、白玉蟾确系神霄雷法的重要传人。

由上可见,南宋时期传习神霄雷法的支派甚多,神霄派在当时传法颇盛。不仅如此,当时各个支派中又随时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该派的传衍既盛且杂。《道法会元》卷二百五十三《地*绪余论》称,起于虚靖天师的地*一法,传至后来,‘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遇矅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之分,使学者莫之适从。‘明张宇初说:‘神霄则雷霆诸派始于玉清真王,而火师汪真君阐之。次而侍宸王君、虚静真君、西河萨君、伏魔李君、枢相许君。倡其宗者,林灵素、徐神翁、刘混康、雷默庵、万五雷、方贫乐、邓铁岩;而上官、徐、谭、杨、陈、唐、莫而下,派亦衍矣。‘又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凡天雷、酆岳之文,各相师授,或一将而数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异,以是讹舛失真,隐真出伪者多,因而互生谤惑。‘可见神霄派在南宋时期传播十分繁盛,但也十分杂乱。

入元以后,传林灵素、张继先者转衰,传王文卿者较盛。

其主要传人为莫月鼎(名起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

约生于南宋理宗宝庆(1225~1227)年间,卒于元世祖至元末(1290~1294)。初从四川青城山丈人观徐无极受五雷法,继闻邹铁壁(或作笔)得王文卿斩勘雷书,秘不传,乃委身童隶事之,终获受其书。于是‘召雷雨,破鬼魅,动与天合。

虽嬉笑怒骂,皆若有神物从之者‘。元世祖曾召见试其术‘有验‘,有旨令掌道教事,以老耄辞,遂给驿南旋。此后,佯狂避世,浪迹江湖。莫月鼎之弟子甚众,但所得王文卿之秘籍,一如邹铁壁,不轻易授人,因此得其真传者,唯王继华与潘无涯二人。后‘继华授张善渊,善渊授步宗浩,宗浩授周玄真。皆解狎雷致雨云,而玄真尤号伟特‘。周玄真,字玄初,世居嘉禾(今浙江嘉兴),后迁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从步宗浩受五雷秘文后,祈雨治疾,颇有奇验,享誉于元明之际,明初卒。前引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宸记》又记王文卿所传高子羽一系,传至谭悟真时,已由宋入元。后谭悟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