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摄心术(2/2)

“师父,我们先走了,明天再来接你。”看现在的势头不对,姜帅和妮妮提前离开了。崔明丽走到我身边,她只是看着我,没有说话。

“我没事,真的!”我深吸了口气,崔明伏一把拿起了小鱼儿带来的蛋糕盒子,快步走到了垃圾桶的旁边,“什么东西,滚蛋!”

小鱼儿,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我深深地吸了口气,难不成是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吗?我很清晰地感觉出来,小鱼儿是学会了一种邪术,虽然我并不确定那是什么邪术。

“摄心术“的本质是心理控制,在古时又被称为“摄魂大法“,是一种控制人的心理、行为、意识的技术。古代的心理控制(摄魂大法)常与宗教、占卜、权威以及医学结合在一起,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心理控制一般又被称作“催眠术“,自我心理控制时,又叫“自我催眠术“。

很多人都想掌握这种“摄心术“,但施术之时,不能做损人利己的勾当,尤其不能用于犯罪。比如日本的奥姆真理教,就是巧妙地运用“摄心术“,加上宗教暗示和“催眠“,让信徒们干各种有损社会的犯罪行为。也有的人仅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学习“摄心术“,比如有的人说:看见喜欢的女人和姑娘,就对她们施术,让她们天天围着自己转。也有人说:在谈贸易生意时,来几招催眠术,就可以低价买进,然后高价卖出。像这样的人,是掌握不好“摄心术“的,即使能施术,如对人妄加施术,必将伤耗自己的心神,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祖山人为韦皋摄玉箫魂,斋戒七日,清夜玉箫果至。”此条记录说的是摄魂术召唤死人魂魄。

《太平广记》有一段写到:叶法善为其祖修墓,求李邕作碑文,文成并求书,不许,法善于夜间具纸笔,摄邕魂来使书,书未竟钟鸣而觉,至“丁”字下留数点而止,似成“丁丁点”,世称为“丁丁碑”,或云“摄魂碑”也。此条记录说的是叶法善利用摄魂术来控制李邕来来给他写碑文。

究其原因实乃摄魂一术太过阴邪,虽说摄魂术是道家法术,但却被道家所不齿,以至于精通此术之人被称为妖人,被打入旁门,摄魂术在巫化道的商周时代曾经兴盛过,但是此后就一蹶不振,彻底式微了。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其称人之魂魄由“三魂七魄”组成,科学尚无法证明宗教所言魂魄可离体或轮回,以及魂魄组成是否正确。三魂,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胎光,二曰爽灵,三曰幽精,见《云笈七签》卷五十四。

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七魄,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

杭州风俗,新娘子过嫁时须手执宝瓶,内盛五谷,入男家门后交换,然后放在米柜中。某日,一梁氏新娘执宝瓶过城门时,因守门人索钱吵闹受惊,随即精神恍惚。后喝一碗符水,才神魂稍定,乃对人说:“我有三魂,一魂失落于城门外,一魂失落于宝瓶中,须向两处招归之。”家人依言施行。新娘子说:“城门外魂已归矣,宝瓶中,魂为米柜所压,沿不能出,奈何?家人又依言施为,新娘病才好。此为惊吓而丢魂。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