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边蒙寇难 金戈入战场(1/3)

三月,丁巳,车驾还西京。上手诏谓姚景等曰:“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

庚申,诏传位于太子。太子固辞,不许。四月初三,甲子,太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明德殿,赦天下。年号为正明,自翌年元旦起改元。

初七日,戊辰,诏命“宫女众多,幽閟可愍,宜简出之。各归亲戚,任求伉俪。”

乙丑,立妃秦氏为皇后。后少读书,造次每循礼法,甚有内助。及正位中宫,务崇节俭,服御取给而已。帝重爱之。

帝英睿神武,玄鉴深远,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明达政事,兼听纳谏,经文纬武,勤政爱民。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正明之风,令后世想望流连,至今歌咏。

————《国朝史鉴》卷第六十九

初夏的阳光倾盖大地,天空蔚蓝而透明,远眺原野,有如一张华丽的地毯。但是从平城率领骑军疾向西面奔进的东唐并州军总兵石成梁却是无心赏景,接到斥侯飞报图鞑小股游寇约二千人侵入马邑府云内县地界,他便急率两千骑兵赶往云内。

这位三十五岁的总兵官是在三月里刚刚被晋升为都尉的,他出身猎户,身材魁梧壮实,为人严正,作战勇猛。之前他是总兵官耿宪旗下的一名巡检,在威德二十九年的己卯卫国战争中立下军功,并且由于在这场战争中许多高级军官为国捐躯,主持军官铨选的任停云不得不将一批中级军官提拔上来,就这样,石成梁被升为总兵,节制一师兵马驻守并州行省北面的平城府。

平城、马邑、榆林是东唐抵御图鞑汗国南下寇边的最前线,几乎每年春夏之交,图鞑的精锐骑兵都会从北面扑来,大肆掳掠,百无一留。这一年也不例外,新皇继位大赦改元的诏书才到平城,图鞑骑兵的铁蹄也同时踏过阴山,骚扰东唐的北部边疆地区。

图鞑骑兵南下袭扰,一旦东唐组织军队抵抗,他们便化整为零撤入草原,利用熟悉的地理环境与敌周旋,并将其拖垮,待到东唐军队陷入粮草不继的困境之后,再一举将之歼灭。

正是考虑到图鞑军队出色的机动性,这位新任的总兵在接到军情急报之后立即率领他麾下的骑兵旅向西出击,他打算在图鞑人撤回草原之前就将其予以歼灭。并州行省巡察御史崔如贤恰好巡按府县至平城,连忙劝道:“敌情未明,总兵未可轻出。”石成梁却道:“虏兵来去迅捷,犹豫迟疑,必然被其遁入草原。若不因机进取,后悔无及。”于是率部出城。崔如贤苦劝不住,只得请步军巡检张善行领兵跟进。

部队追至云内县盘石岭,石成梁见此地道路险隘,心下疑惧,正思忖是否该停止进兵教平城内步军赶来接应,就在这时,一名斥侯从北面打马奔回,口中大呼道:“禀大人,北面发现大部图鞑骑兵!”

石成梁闻言大惊,立即勒住坐骑,吩咐军队掉头沿着驿道东撤。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军队刚刚掉头,就听得马蹄声轰响,无数图鞑骑兵从四面漫山遍野围了上来。北面为首一将,身躯修长伟岸,黑发碧眼,手执大枪,威风凛凛,身后竖着一面狼头大纛,他将手中大枪朝天一举,数万名图鞑士兵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喝,纵马向这支东唐骑军杀了过来。

一瞧见那面狼头大纛,石成梁心中登时震骇无比,竟然是图鞑元帅伯昇亲率大军犯境,数万人马不声不响潜入并州,这个草原军神果然手段非凡。只是这当口岂容他细想,连忙传下命令,教将士们殊死突围。

东唐军迅速克服了突陷敌围的混乱和惊慌,组织起阵形向东面发起了冲击。但是这场战斗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图鞑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将东唐军围在中间,很快就击溃了他们的队伍,几乎将他们完全歼灭,只有数十人逃出了性命。

骑军巡检傅至忠是最早战死的那批勇士中的一个,总兵石成梁的亲兵也中箭而亡,眼见总兵旗栽倒尘埃,一名图鞑将领大喜道:“捉住那个汉人大官,不要教他走脱了!”立时便有一队名图鞑士兵驾马执矛向石成梁冲来。石成梁并不慌乱,张弓连射数箭,将几名敌兵射倒。不料胯下坐骑中箭,长嘶一声踣倒,将他掀翻在地。

石成梁支起身来,扫一眼乱作一团的部队,眼见突围无望,绝望地长叹道:“大丈夫受国厚恩,镇抚方面,不能保全所守,有何面目留于世间!”遂引刀自尽。

战斗结束后,伯昇一语不发地扫视着战场,后军都统多莫支打马过来,笑道:“大神在上,这是多么痛快的一场胜利!元帅,咱们是不是该冲进云内县城去,杀人掠宝,痛快一番?”

伯昇转头望着他,冷冰冰地下令:“全军向东,围逼平城。”

赶往云内接应的张善行在半途遇见逃出来的那几十个残兵,闻得骑军旅不到半个时辰就被全歼,主官没于阵中,不禁大惊失色,连忙率部撤回平城。落下四面城门,安排军士登城把守。

巡检安士政、刺史李俨等闻知败报,都是面如土色,李俨手脚冰凉,声音抖抖地道:“图鞑大举寇境,总兵战死,如今奈何?不若弃城南走。”崔如贤闻言勃然大怒道:“平城城坚粮足,轻易弃之,君等将一城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