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仙宫无限寒 人恨成双晚(1/3)

昔时,章元振专政于朝,王恭退深自敛抑。及元振败,恭退喜形于色:“中书有望矣!”昂首高蹈,负势凌人。又为其婿李嘉瑾求为军职,及奉使出京劳军,为嘉瑾等求军功,停云拒之,恭退心甚怀恨。

申子敬为相数年,依阿取容,尝谓人曰:“处事不宜明白,但模棱持两端可也。”时人谓之“申模棱”。

十一月,户部侍郎叶昭德坐事迁涪城府司马。

————《国朝史鉴》卷第六十八

依照制度,东唐皇帝和丞相分别在勤政殿和政事堂办公,中书省属官——秘书郎便于两处分别当值,问对撰文。由于身处中央最高决策机构,因此中书郎官品秩虽低,却是朝廷中的要职,素有“小中书”之称。中书郎官因为接近权要,因此获得升迁的机会也多,历代宰相,大多都曾任过此职。

自威德十四年之后,皇帝就很少去勤政殿处理国务,中书省只得遣秘书郎将文书送至皇上的寝殿紫宸殿来。这日威德帝从昭庆殿回到紫宸殿,前来呈送奏章的中书郎官韦锦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了。

威德帝在御座上坐定,从厚厚的封事中随意抽取了几本翻过,见都是议论如何处置任停云的,他眉头微皱,将心一横,已是下定了决心:“朝中议论沸沸扬扬,如不果断处置,后患无穷。”

便吩咐道:“你替朕拟诏。”韦锦应了一声,忙走到书案旁边,提笔静聆。

待威德帝将诏书大意说过,韦锦面色一变,放下笔道:“任停云帅师御寇,不负国家,而陛下何故负之!陛下请恕臣无礼,此诏臣不能草。”

威德帝点了点头:“那好,你回中书省,教屈剑寒替你来拟诏。”韦锦躬身行礼,倒退而出。

另一名中书郎官屈锐赶到紫宸殿,向威德帝行礼之后,将他的口敕下笔成章,双手捧上来,威德帝细细看过,见是一笔厚重的楷书:

制曰,昔汉厚功臣,韩、彭肇乱,晋倚藩牧,敦、约称兵。托六尺于庞萌,野心窃发,寄股肱于霍禹,凶谋潜构。追惟往代,挻立一揆,永言自古,患难同规。任停云素乏遥图,本惭令德,幸属兴运,预奉经纶,推于偏帅,委以驰逐,名器隆赫,礼数莫俦。而志唯矜己,气在陵上。无赖无行,不畏不恭,受脤专征,剽掠一逞。。。而勃戾不悛,骄暴滋甚,狡逆狂悖,乘势横暴。。。此可忍,而孰不可容?赖社稷之灵,近侍诚悫,丑情彰暴,逆节显闻。外可详案旧典,速正刑书,止在一身,馀无所问。此谕!

他满意地点点头,正要吩咐阎德仁取玉玺紫泥钤过,韦锦又捧着一封奏扎进了紫宸殿:“陛下,这是华荫关呈来的军报,太子殿下、晟郡王殿下和东夷使臣一道入关,正往西京而来。”

威德帝闻言喜道:“他们终于回京了,朕夙夜以盼,神思恍惚,正待其归也。”说着笑呵呵接过军报翻开来看,面色陡变,拿着军报的手也不禁微微颤抖。

他正在苦苦思索太子率玄甲骑军入关究竟是何意图,韦锦又奏道:“王师不日返京,中书省是否为陛下预备郊迎劳师和东夷使臣朝觐之礼?”

威德帝怔怔不闻,韦锦屈锐困惑地对视一眼,不明白他的反应何以如此古怪。威德帝回过神来:“劳师之礼么,你们下去,告诉姚启平申子敬,教中书省会同礼部预备。”两人躬身应道:“是。”

两个中书郎官都退了下去,威德帝犹自发呆,阎德仁小心提醒道:“皇上,这道诏书,可要钤发?”

威德帝的心思已经不在那道处置任停云的诏书上了,他越想越觉得惊恐,玄甲骑军,任停云一手打造的雄兵劲旅,七战七捷杀得西台军仓惶逃回肃北关外,不损一人一骑一夜飞夺晋阳城,河阳之役七千人摧破八万强敌。这支兵开到西京来,究竟是拱卫京城的,还是来兵谏的?

骆承志部和玄甲骑军一道入京,这倒挑不出什么来,神武师本属羽林军,如今战事结束,回京戍卫是理所当然,可是,骆承志出任武官之前,乃是御前侍卫,而且是担任太子的随扈!

皇帝坐不住了,他起身来回踱步,心下筹算,如今京城之中只有天策师不足万人。龙武师奉任停云之命回驻西京之后,阿斯兰在皇上面前毫不掩饰他对任元帅的钦佩之情,威德帝心下不豫,已经将龙武师远远打发到凤翔府九成宫去驻防了。

阿斯兰是威德帝一手擢拔,他相信阿斯兰还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可是陈仓九成行宫距西京三百里,这会儿调兵,来不及了。

他停住脚步,对侍立在旁的郑啸天厉声道:“舒声,你速速出京,替朕去问问嘉文,带玄甲骑军入关,究竟是何用意!”

郑啸天面露诧异,旋即了然:“是,臣这就去。”

“等等,”威德帝又叫住了他,想了想道:“你先去将姚中书请来。”

姚景跟着郑啸天走入紫宸殿,威德帝不待他行礼就问:“嘉文带着玄甲骑军入关,中书省为何不阻止?”

姚景吓了一跳,小心回道:“陛下息怒,太子身为领军大都督,节度诸军,自有兵马调度之权。他调玄甲骑军入关宿卫京城,臣以为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