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师道(2/3)

便遇见了罗宇这样蛮横的;下山的弟子中,有多少技不如人,被破家灭门的惨事?退一步说,即使自己能享福一辈子,又怎能保子孙富贵?即使将来要下山,现在也要努力修炼,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和家族。”

周城羞愧的低下了头。

田平又看着李烟,沉声说道:“若是认为自己资质平庸,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是觉得自己被后进超过了,就开始懈怠,也不可取。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修炼之事,本就是与天争寿、与地争命、与己争气,懈怠不得,荒废不得。向往大道之心,不仅是说有望大道而修道,而应始终秉持求道之心。大道汤汤,百舸争流,不要觉得别人挡了你的道。”

李烟也惭愧的低下头,有点畏惧田平的威势。现场气氛慢慢凝滞,大家都沉默起来。

----------

这时一声清脆打破沉默。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叶语冰低声默念,觉得特别打动人心。她问道:“师尊当时是怎么筑基的呢?”

田平回忆往事,脸露微笑:“我当时只顾在洞府苦修,一直不能筑基,眼看寿命将尽,心中一片死灰。后来在藏经阁看了些经书,才知道竟然还有农道、炼丹道、诗歌道这些大道。涉猎许多,再回归本心,才艰难筑基。那时我就在想,每个人的特质不同,适合的大道也不尽相同,大锅饭式的修炼,难免会有人掉队。能不能根据弟子的不同,分类施教呢?于是就有了这几年的朔望传道之规。”

叶语冰心想:原来,拼命努力,仍一无所获的日子,师尊也曾经历过啊!

“诗歌也可以成道?”李烟抬头问。

田平见大家都一副感兴趣的样子,继续说道:“那是当然,诗、词、歌、赋引人入胜,通灵养气,都可入道。我们的祖师,黄鹤道人曾自夸生平有三件得意事,最差的就是一身元婴修为;第二才是建立了黄鹤门;至于第一,就是作得一手好诗。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大家熟悉的这几句,就是当年他老人家建立黄鹤门后,做的一首诗。现在藏经阁还挂着这幅楹联:修为、建派、作诗;立身、立功、立言。”

“那师尊怎么来到庶务峰的呢?”一直沉默的周城也难得发言了。

“当时传功长老是孔鹏道人,知道我涉猎诸多大道而筑基,他很感兴趣,就鼓励我将经验传给其他弟子,行传道之事,修师道,于是我就来了庶务峰。”说到这里,田平想到,正是在庶务峰开始传道之后,随着弟子修为的进步,他停滞多年的修为竟有了些许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弟子一个接一个的不断突破,他的修为也在缓慢提升,竟有了一丝突破的希望。这种教学相长的事情,正是经书中所说的师道昭彰啊!

“师道也是道的一种吗?”杨行疑惑的问。

“远古时期有化神上百,元婴三千,号称诸子百家和三千大道。老子、孔子、逍遥子,子子化神;剑道、农道、诗歌道,道道结婴。为师之学为何不能成道呢?”田平慷慨激昂的说道,“我黄鹤门弟子大多修长生经和剑道,其实鹤歇峰就有不少修士就是修的种植草药的农道、炼制法宝的炼器道等,百草园和炼丹房管事叶玉婵修的就是炼丹道。在南疆别的门派,还有人修兵道、鬼道、幻道;在北方中原,甚至阴阳、纵横皆可成道。兼容并包、百花齐放,才是此方天地的大争之道。”

杨行心想:原来她修的是炼丹之道。

说完,田平有些感慨:自己以严厉教训弟子,效果却并不好;现在讲些经历和杂事,他们却格外感兴趣。看来为师之道,还要慢慢琢磨。

田平便是这样,对不同的弟子,因材施教:对无心修炼的,就耐心劝慰;对急切提高的,就激励其苦修;对懒散的,就坚其向道之心,时刻鞭策;对安贫乐道的,给其危机感;对实在愚钝的弟子,才放去经营庶务。

众弟子听得十分向往,杨行也感觉受到很大冲击。自己一直致力的修炼,不过是大道长途的一种;而黄鹤门之外,还有一番更大的精彩世界。

在传道结束之前,田平对众弟子说道:“今日之事你们不要有什么想法。罗长老对黄鹤门甚为重要,对庶务峰也恩情深厚;要不是罗长老,也不可能有这每月朔望的自由传道。至于罗宇,你们便当他是个纨绔子弟,毕竟罗长老也不是完人,很多事情难以顾及到。”

众弟子都点头称是,李烟暗想:这个罗宇可不是纨绔这么简单,当时他是想要我的命!我一定要跟父亲去说。

----------

回到洞府,田平在蒲团上端坐良久。他在筑基之后,来庶务峰之前,有百年的闭关苦修阶段,没有对弟子讲出来。那是一段异常艰苦而收获甚微的经历,现在想起,仍是满口苦涩。

他默默起身打开柜门,取出一个陈旧的书箱,在箱底有一册破损不堪的经书。田平拿起默念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可又有谁能解师者之惑?”

田平将经书翻到熟悉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