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朝堂吵架(1/2)

,(首字母+r点)!

火车一路疾驰,实际上因为是蒸汽机的原因速度并不快。可这么昼夜不停的行进,不日也到了东京城。

本来吧,皇帝纳一个民女坐妃子再正常不过的事,可这次不一样。

因为丰翎儿直接被进封的是个才人,一些大臣不愿意了。

久违的早朝,石小凡破天荒的来上早朝了。

“陛下,这不和规矩。”同样久未跳琅的吕夷简站了出来:“陛下,一个民女,岂有入宫便封才人之理。”

“臣附议,古人云,红颜祸水。陛下纳妃为皇家子嗣这无可厚非,若是沉迷于女色,那可是女色误国了。”吕家帮的张茂站了出来。

太常博士王宗道哼哼唧唧的附和:“没错,臣也以为不妥。”

“朕却觉得很妥,很正常!”一直在按压怒气的赵祯忍不住发作道:“传旨,晋封丰才人为美人。”

群臣登时大哗,满朝震惊。臣子们登时嗡嗡之声不绝于耳,皇帝这是怎么了。

以前的赵祯多么的宽厚实诚,一般臣子们有什么事,只要纳谏了。哪怕是赵祯心中不愿意,他一般也不会拂逆别人的意见。

怎么这次跟在败家子去了趟胶州,回来就转了性子了呢。

许多臣子正是抓住了赵祯这种宽厚善良的性格,屡屡冒犯。甚至包括包拯这样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包拯这种事没少干过。

一般地方上有个什么天灾,包拯就容易引据此事,说朝中出了奸逆啦,有人长着反骨啦等等。

在包拯弹劾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这些人都是当时的朝堂要臣,是手握大权的人物。

包拯根据当时的朝政时局,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上提出过许多批评意见;对朝廷上下不合法、不合情的事就要行使自己的监察权,就要弹劾。

用现在话来说,包拯就是个大喷子。不过他弹劾的那些官员,基本都是些昏官庸官罢了。

有时候包拯都让赵祯下不来台,他7次弹劾酷吏王逵,最终把这个宠臣拉下马;他弹劾仁宗最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他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让仁宗几乎下不了台;他弹劾宰相宋痒,其人道德高尚,实无过错,包拯却弹劾他身为重臣却毫无建树......

换成别的皇帝,包拯早就死上几百次了。包拯这样的确有点过分了,俗话说君威难测、伴君如伴虎。

只是赵祯的确太仁慈了,是他成就了包拯,也就有了名传千古的“包青天”。

包括石小凡,他也是抓住赵祯宽厚的性格,这才敢大着胆子屡屡作死。

终于,包拯跳出来了。不过他这次并没有弹劾赵祯册封丰翎儿的事,而是矛头直指石小凡。

“陛下,臣包拯有话说。”包拯拿着笏板站了出来。

赵祯正没好气:“说!”

“陛下,臣以为驸马爷行为乖张无端,为人太过放浪,非为臣之道。陛下不可与驸马爷私交太密,天子就该有个天子的德行威严。”

又是一枚重磅炸弹,今儿的朝堂热闹至极了。

包拯,居然弹劾起败家子来了。

一直在一旁人畜无害的石小凡本来是来打酱油的,今天来上朝也是兴之所至。谁知道包拯这家伙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居然弹劾自己起来了。

石小凡是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得到,包拯这厮居然要弹劾自己:“哎,我说老包,我没招惹你吧?”

包拯却不为所动:“驸马爷,你天性好动,不畏礼仪不惧规矩我们也都忍了。可你不能带着陛下一起胡闹,陛下乃是一国之主,岂能如你一般放浪不羁。”

“我……”石小凡极少又被人噎住的时候,比如说现在。若是换成别人,他早就破口大骂了,别说骂人,在朝堂上揍人都有可能。

问题是这是包拯啊,铁面无私辨忠奸老包。石小凡怎么说也得给他点面子的,包拯口碑极佳的,即便后来病逝后,老百姓莫不伤感。

赵祯也是亲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哀悼。欧阳修曾说,包拯一辈子“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这个评价是准确的。但我们也包拯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位默默支持他的皇帝---宋仁宗赵祯。

包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直接攻击赵祯册封妃子,而是拿石小凡开刀。

以前的皇帝是多么的规矩,从来不做什么出格的举动。为何跟了你个败家子,也突然学的胡闹起来了?

才人,丰翎儿一个乡野民女,何德何能一入宫就被册封才人呢。皇帝胡闹,定然是你个败家子在背后搞的鬼。

对于石小凡来说,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无端端的背了这么大一口黑锅,这让他暴跳如雷。

“行了,此事与驸马无关。是朕的主意,你们不同意朕册封她为才人,那朕就册封她为美人!”

赵祯这是在跟臣子杠上了,才人是五等,而美人可是四等。

也就是说,丰翎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