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强硬天子(2/3)

看穿。

唐军在鸭绿江一线,也早经营了数年,储备了许多粮草军械,甚至修了许多城堡兵站,在这里打,唐军基本上就跟主场做战没什么区别,不会有半点后勤补给上的压力。

甚至还有水师可沿海沿江支援,连靺鞨诸胡的骑兵也能提供更多助力。

这比起直接长驱直入攻往平壤是有一些好处的,可避免补给线过长,后勤压力大,甚至是能避免在敌人主场上攻坚做战。

先在鸭线江一线消耗高句丽的生力军,待消耗的差不多了,再一举杀过去,到时高句丽人就再无抵抗之力了。

这种打法得耐的住性子,尤其是朝堂上得支持。

好在李胤也不是不懂军事的人,对于李绩这位圣祖挑选的主将,也表达出全力支持的态度,不管李绩怎么打,他都赞成,完全不干涉。

“三郎不是说吕宋一直缺人嘛,我看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啊。如今百济刚灭,苏定方手里头肯定有大量的俘虏等,正好买些过来啊。”

因为李世民故意卡吕宋脖子,设立的移民限制,虽有许敬宗崔敦礼等帮忙,但依然受限很大,这导致如今吕宋也不得不修改策略。

秦琅早前本打算大量从中原移民汉人过去,建立一个汉移民殖民地,并不想过多的在吕宋保留本地土著或其它外来奴隶。

可在现实面前,他也不得不低头。

不低头不行,人口增速过缓,严重制约吕宋发展。

他现在只能放宽对土著的控制,不仅开始招安一些土著部落,将他们迁移到吕宋外岛,分田授地,甚至还对一些土著部落保留了不少自治权力。

另一方面,也只能加大奴隶的引进。

搞的现在,吕宋的汉人已经不到半数了。

秦琅只能加强殖民教育,比如规定所有土人的孩子都要到吕宋本岛上接受汉化教育,实行寄宿制度,安排这些土人孩子到汉人家庭中寄宿居住,吕宋官府给寄住家庭一笔补贴。

同时,也到处搜罗那些孤儿,让汉移民家族收养,官府同样补贴一笔钱。

秦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可靠的吕宋人口。

当年秦琅在武安实行这种收养蛮族孤儿的政策,效果还是不错的,许多蛮族的战争孤儿们,打小在汉人收养家庭中长大,认汉人为父母,学习汉文化,长大后,除了长相稍有些不同外,其实已经跟一般的汉移民没什么区别了。

他们的思想,已经完全汉化。

在武安,在太平港,这种收养长大的孤儿特别多,如今也都已经成长为年轻一代,在各行各业之中,甚至许多黑不溜秋的昆仑奴年轻人,都已经汉化了,一口唐官话说的比许多中原山里汉人都好。

但秦琅一直觉得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不想办法保证主体民族的数量优势,那么将来一定会有严重的隐患的,尤其是吕宋这样的海外之地。

在秦琅的设想里,主体的汉民族不能低于七成。

这种思想在后世可能被攻击,但在这个时代,是必须的。

“百济虽说是东北扶余人南下征服马韩诸部建立起来的国家,但扶余人也算半个自己人。”魏昶虽说奴隶出身,但毕竟如今也是个侯爷,所以这些年也是学了些知识的。

他也知道说百济与高句丽国的统治者都是出自扶余,扶余是扶余人建立的,他们属于秽貊人的一支。

濊貊族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是周王朝的臣属国了,夏商之际,广泛分布于南起朝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的广大地区,濊貊主体在东北,周灭商后小部分逐渐迁至其他东部地区,一小部分濊貊人迁至朝鲜半岛。

后来濊貊族的北支索离族在松嫩平原建立王国,中原译为扶余国,汉晋时,一直臣藩中原王朝。

“到如今啊,大部份的扶余人都同东胡、萧慎的后裔以及濊貊人和三韩后裔融合了。甚至啊,从两汉到魏晋,中原多少汉人移民到辽东、朝鲜,后来又被并入扶余、高句丽、百济、新罗,所以说,其实这些人跟我们关系还是比较多的。”

相比起黑不溜秋的昆仑奴,或者是金发碧发的泰西奴,辽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上的这些人,确实跟汉族关系比较复杂。

就如同朝鲜半岛在远古时代,其南部地区一直是三韩部落土著,这些号称三韩的诸部落组成了三个部落联盟,什么辰韩、马韩,弁韩。

百济国就是后来一位扶余王子带兵南下征服了西南的马韩部落联盟建立起来的。

当然,也有传说,说当年殷商箕子建立的箕子王朝,在汉初时因为收留了卫满,最后反被卫满篡国,箕子朝鲜的末代国王就带着一些部下南迁,硬生生的把南面的三个诸韩部落联盟给干服了。

统了诸韩,自称辰王,建立辰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