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巡店(2/3)


尤其加装的还是那种有滑轨,多数用于博古馆的专业展览灯具。

不但照明效果好,还能根据实际需要移动调整,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当然,灯具的价钱和电费确实花费不老少,增加了经营成本。

可问题是开店的首要目标是赚钱,不是省钱。

灯光亮度与档次是正相关,这钱花得值啊,显然能提升顾客直观感受。

那么对于这一点,宁卫民首先就得点赞。

除此之外,店里新增添的宣传海报也很提气。

无论为皮尔卡顿代言的阿兰-德龙和凯瑟琳-德纳芙,还是为香榭丽舍代言的张嫱。

两家店铺都是用照片冲洗和拼贴的方式,把专业摄影师他们拍摄广告图片表在木板上,然后再安装在店里的墙体和橱窗里的。

这年头还没有喷绘机呢,大街上的巨幅广告全是靠美工一笔一笔画上去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很难有机会见到这么大幅的真人图片。

尤其广告上全都是当下共和国年轻人熟悉且喜欢的大明星,那视觉冲击力可真是杠杠的,足以令普通人目瞪口呆,感到震撼了。

那么很显然,店里有宣传海报就是和没有不一样。

店铺这么火,自然也离不开这些图片广告的促销作用。

但更绝的是,即便没花钱请明星拍广告的店铺也不缺少明星效应,照样有吸引顾客眼球的宣传海报。

起码另外两家属于宁卫民个人的服装品牌店是就这样的。

像卖运动服的“国风”就用了八四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体操队李宁和楼云赛场夺冠的照片。

卖男装的“花花公子”则用了刘文正、张国荣和周润发的照片。

而且无一例外还全都贴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这件事不用问,宁卫民一看就知道,这肯定是殷悦的主意。

他都能猜得出来,大概是这丫头现学现用,从皮尔卡顿和香榭丽舍借鉴过来的点子。

虽然说起来确实侵犯了人家肖像权,可问题是这年头的共和国哪有什么肖像权和代言人概念啊?

京城的发廊里,所有影视明星的照片都随便贴,又有谁说过一句“不行”啦。

说句不好听的,以国内目前的现状,谈什么维护肖像权和知识产权完全就是白日做梦。何况如今皮尔卡顿和金利来的假货已经从南方冒头了,连宁卫民自己都对这种事儿没辙。

他就不信,是李宁和楼云知道这事儿会告他侵犯了个人肖像权?还是那三位港台明星能跑到大陆找他索赔来?

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蹭流量,简直不要太爽啊!

宁卫民免不了也得为殷悦喝一声彩。

至于他自己之所以大撒巴掌,肯花十万要张嫱为自己拍广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是他人品好,纯粹是因为他音乐专辑上捞到太多,不再吐点好处给张嫱有点不好意思罢了。

而且这样变相给予的方式还有额外好处。

既不会让张嫱太过膨胀,又能稳定其心,觉得跟自己干机会更多。

这叫刁买人心。

当然了,即使说到这里,这些还不是这六家店铺全部的经营亮点呢。

六家店铺里为顾客免费提供可以借用的量尺,还有服务人员颇为恭敬热情的迎宾待客态度,以及产品陈列主次分明,货架总能及时得到整理。

无不证明了这些店铺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远超国内同行。

最后还有一条是宁卫民也没能想到的,他必须得挑大拇哥好好夸一夸的。

那就是煤市街街道缝纫社居然入驻了天桥百货商场,利用商场一层中心的位置增加了零活加工部。

在宁卫民的眼中,那六家品牌授权的“高档时装加工”的招牌下,不但出现了出现仰头看着悬挂的彩色电视机的顾客排队等加工现象。

而且还有不少在楼上买了面料的顾客,下来后跑到这里排队,要求量体裁衣做衣服的。

这也就等于是说,天桥百货商场居然有了服装定制业务。

不但填补了服装成衣销售在尺寸上的弊病,也顺便解决了没有售后服务的短板。

眼瞅着街道缝纫社在商场搭建了玻璃墙面隔断的加工区,竟然摆开了二十台缝纫机。

宁卫民就能知道这项额外的服务,多受顾客们的欢迎了。

这毫无疑问是良性循环,是彼此成全的联手合作啊。

常言道,三分货,七分卖。

宁卫民最清楚不过了,他的服装于款式上的优势只是暂时性的。

而且因为价格较高,也无形中让这方面的优势逊色了不少。

再加上随着服装消费市场突飞勐进,日后注定从海外进入内地的服装品牌越来越多,那么货品也就会越来越没有可比性。

最终可比性在哪里?

只有两个字——服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