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济河(上)(2/2)

北部开始,绕了一个半圈,把临淄地区护在其中。

平时河面之上,齐国的舟船往来不息。

济河,可以说是齐都临淄的一道天然屏障。

二十多年前,乐毅伐齐,兵临济水河畔。

齐国主帅触子,刚开始就准备在济水河南岸布防,阻挡燕军。

燕军主帅乐毅,当时就非常发愁,强攻济水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想到的是,齐愍王反而让触子率领齐军北渡济河,从而被燕军大败。

要知道,在任何时代,大军渡海、渡江、渡河都是极其容易遭到敌军的攻击的。

《孙子兵法》中,就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半渡而击之”。

意思是说,要趁着敌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动攻击。

此时敌方首尾不接,行列混乱,援军又被大河阻隔,所以很容易将其歼灭在岸边。而如果这个时候不出击,等敌方全部渡河站稳脚跟,要取胜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石看了半天地图,转过身来,对燕军的众将领道:

“我军必须要在齐军主力到达济水河畔之前,渡过济河。如果齐军抢先到达济河的南岸,我军再想强渡济河,可就麻烦了。齐军可不是宋襄公,是不会有“宋襄之仁”的。”

听完主将王石的话后,副将武阳靖等燕军将领都面色严肃起来。

王石口中所说的“宋襄之仁”这个典故,来自与宋楚两国的“泓水之战”。

当时的宋国非常强大,与南方楚国争夺中原霸权。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六百三十八年)。

宋楚两国,交战于泓水(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河畔。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

大臣目夷对宋襄公道:“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楚军必败。”

宋襄公却道:“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

目夷道:“我军可以进攻了。”

宋襄公又道:“我军是仁义之军,等他们列好阵地再战。”

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

宋襄公本人屁股上也挨了一箭,流血过多,重伤而亡。

王石扭头看向了胡归良与左宗二人,下令道:

“事不宜迟,我大军必须尽速前往济河,征集舟船,搭建浮桥。左将军、胡将军,你二人马上率领第二军、第三军,率领各军的工兵团,即可前往济河。”

胡归良与左宗二人,一起躬身领命:“遵令。”

现在在燕国各军,均有工兵团的配置。编制如下:一军配备一个工兵团,一师配备一个工兵营,一旅配备一个工兵连。

而燕军主帅王石,这是把各军的工兵部队都集中起来,交给了第二军与第三军。

毕竟这两个军,是燕国最为强大的快速打击军团。

在齐军主帅达民率军北上的同一天,燕军的第二军、第三军就携带着众多的工兵部队,也从千乘南城出发,朝济河而来。

在济水河的南北两端。

燕、齐两国的大军形成的两条长长的洪流,即将在济水河畔汇聚、碰撞。

王石与达民这两位主帅都明白,谁先到达济水河,谁就掌握了此战的主动权。

争夺济水河的控制权,事关两军的生死!也事关燕、齐两国的前途国运!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