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对讲机(1/2)

“就算我能活到四十岁,可是我今年已经二十三了啊。”

余生所剩无几,张赫仁即便看的淡了,但依然看不开。

时间飞逝,眨眼间又是半个月光景。

张赫仁和渔民们进行了第二次交换。

不过这一次是渔民自发组织人手到他营州的宅院进行的交易,这样比上次方便多了。唯一有些麻烦的是完成交易载满粮食回归的各村村民。

这一路上不太平,匪患挺严重的。好在他们每次出来都是一大群人结伴而行,安全系数很高。

“大人,今天一共成交了五万斤粮食,我打听了一下,还有几个渔村明日才能赶过来。”白仁向张赫仁汇报着情况。

自从他发现张赫仁财大气粗,而且还是正三品官员后,他便死皮赖脸的跟在张赫仁身边,撵都撵不走。

好在这白仁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好歹读过书,认识几个字,做个账房先生绰绰有余。

张赫仁点了点头说道:“还行,白仁啊,有没有兴趣跟我学习算学?”

白仁愣了一下,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思考中。

这年头即便实行科举制,但是毕竟不健全,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像白仁这种平民阶层,想要爬上上层社会,走科举的希望还不如抱大腿。

换句话说,现在的科举对平民并不友好。白仁本身能力不突出,这条路对他来说,不通!

算学在大唐是杂学一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却也没有得到太大重视。

很多读书人都瞧不起这一学科,觉得学了也不能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地位来。

白仁陷入了纠结中,他抱大腿的目的便是希望通过张赫仁引荐,从而入朝为官,但是看张赫仁的样子,完全不像。

“大人,能容我考虑两天吗?”白仁说道。

张赫仁摇了摇头,“不想学就算了,我还懒得教呢。”

白仁突然感觉一阵失落,好像与什么重要的东西失之交臂一般。

第二日,陆续赶来的渔民比昨日更多,自然而然的交易量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了八万斤!

两千斤为一吨,这两天一共交易了十三万斤的粮食,也就是六十五吨!

张赫仁从米厂订购的大米都是一百斤一袋,这一次相当于足足卖出去了一千三百袋!

按照人类每日的用餐量,一袋大米足够一个士兵吃三个月的!

“二哥啊,我看不用等到明年秋收,刚刚入冬的时候你就能凑够北伐的粮食。”张赫仁默默想到。

因为渔民出海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距离下一次出海大约还有十天左右。

张赫仁将海鲜带到主世界,交给李保国帮他组建的管理团队,随后他再次离开。

最近营州境内的匪患有些蠢蠢欲动。

一方面此时天气已经入秋,再等一些时日就到了秋收季节,那些土匪根本不事生产,收入来源全靠抢劫。

他们现在正在琢磨着如何干一票大的。

另一方面,最近渔民的表现有些太过显眼,土匪的眼线看到这种情况,背地里可能在策划着什么。

对于这种情况,张赫仁并不想看见。

渔民乃是张赫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环,不容半点闪失。

于是,他骑着摩托前往长安,打算当面同李世民说明。

信件所能记载的东西太少,且不安全,传递速度也不行。

想要此时的大唐派出兵来剿匪,还需要从李世民嫡系力量着手。

山东世家对朝廷那是听调不听宣,剿匪这种事情他们根本不认真。

“所以说,什么都要靠自己。”张赫仁深切的明白这个道理。

三日后,张赫仁再次回到长安。

他现在有官职在身,而且还有李世民颁发的令牌,进出皇宫畅通无阻。

现在是午后,刚刚上朝后的李世民正在御花园内摆弄望远镜。

张赫仁的身影他很远就看到了。

说真的,张赫仁这一走就是一个月,李世民还蛮想的。

张赫仁以前经常会拿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送给李世民,李世民的好奇心早就被他给勾了起来。

突然没有了新鲜事物,很不适应。

没等张赫仁走进御花园,李世民已经大笑的从里面走出。

“贤弟,你终于回来了!”

张赫仁笑了笑,“二哥最近气色不错,想来是有什么开心事?”

“这是当然,说起来还同你有关。望远镜和那两千把刀都秘密发了下去,朕的那些老兄弟可高兴坏了。尤其是这望远镜,李靖更是说有了这个,他能用两千人拖垮突厥。”李世民说起来那是眉飞色舞。

李靖乃是临汾郡公李诠之子,名将,军事家,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

历史上,东突厥的败亡就是他指挥的。

当时那种情况他都能将东突厥打败,现在有了优良兵器和望远镜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