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宋金战争(2/2)

昂贵的骑兵被归入“节省”之列。

宋朝重文轻武。文武百官文官占了九十九。历来文官主和,武官主战。文官主张和为贵,不喜欢打仗,对国防重守轻攻,因此重视步兵而不重视骑兵。

王安石变法曾以“保马法”让百姓帮助军队养马,但被认为是扰民,废除了。

不重视军队建设埋下苦果。宋军与金兵交战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只能被动挨打,不敢主动出击。

金兵采用蛙跳战术一直坚持向南方深入,直插汴梁城。

面临突如其来的战争,宋徽宗不知所措。眼看着金兵铁蹄步步逼近,宋徽宗魂飞魄散。三十六计走为上,宋徽宗决定去南方视察,其实就是逃之夭夭。

大臣们死拉硬拽,怎奈宋徽宗已经铁了心,九头牛都拉不回。

大臣李纲说你非走也行,把皇位禅让给太子,让太子替你指挥抗金,守住京城。只有守住京城,挡住金兵,你才能有机会跑得脱。否则你前脚跑了,京城丢了。金兵后脚就追上去了。你就是跑也跑不远。

宋徽宗一想是这么个理,但是不禅位让太子监国不行吗?

李纲说不行。要想京城守得住,太子必须有最大的权威。

宋徽宗也早有禅让之意,痛痛快快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恒。太子即位为帝,被尊称为宋钦宗。宋徽宗退位之后成了太上皇,去到南方避难。

宋钦宗大敌当前接过皇位不知道笑好还是哭好。面对主和主战吵做一团的大臣,他也不知道是战好还是和好。没主意的宋钦宗只好一面死守,一面求和。

宋钦宗派兵两万去增援黄河防线。这支军队出征时,百姓自发去送行。但见士兵上马后双手紧抓马鞍不敢松手,百姓都忍不住笑。可以想见宋军平时多么缺乏训练。

宋军相对善战的军队都在边境。内地军队因为久无战事战备松懈,只是滥竽充数而已。西北边防军因为经常跟西夏作战,战斗力相对较强。金兵也知道这个情况。金兵南侵时,宗翰率军从山西杀入宋境,切断了西北军与内地的联系。

金军杀至黄河北岸。南岸守军看到金兵杀到望风而逃。金兵兵不血刃跨过天堑,兵临东京汴梁城下。

汴梁城高墙厚,金军攻城不下。眼见宋军援兵不断赶到,金军担心后路被断,于是答应宋朝求和。

金人狮子大开口,要求黄金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割让太原等三镇。宋朝还要向金国称臣、尊金帝国皇帝为伯父。

宋钦宗满口答应,只要金军同意撤兵,什么条件都答应。

宋钦宗一一照办,认真执行。赔款的数额巨大,国库里金银根本不够,他派人在京城里挨家挨户的搜。

援军陆续到达,开始与金兵接战,虽然败多胜少但让金兵忧惧之心越来越重。

大将种师道建议宋钦宗固守待援,让勤王之师不断袭击金兵让金兵日夜不得安生。等金兵扛不住撤走时,我们先趁他们过河时打他一个半渡而击,然后利用骑兵追击和河北各城的守军一起再打他们一个腹背受敌。我从来没听说过孤军深入还能全身而退的。

但宋钦宗已经被吓坏,只想赶紧把煞神送走,根本不想考虑什么作战计划。

李刚坚决反对割让太原三镇,扣留了宋钦宗让三镇向金兵投降的诏书。

金人责备宋钦宗派兵袭击金军干扰议和。宋钦宗担心议和不成,向金人道歉,把责任推给种师道和李纲,罢免了这两人的职务。

太学的师生们义愤填膺聚众抗议。他们聚集宫门上书宋钦宗说李纲、种师道是忠臣,张邦昌、蔡京、童贯等人才是奸臣。

张邦昌是宋钦宗派去跟金人议和的大臣。

当时百姓闻讯聚集宫门外声援,人数多数万人。主和派大臣在下朝时遭到师生和百姓的咒骂和殴打。宦官传旨让宫外众人解散,被人当场打死。

宋钦宗担心爆发民变,下令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职务。等众人散去后,宋钦宗秋后算账,令人捉拿带头闹事者。

勤王军队越来越多,金军越来越沉不住气,不等宋钦宗凑够钱数就先跑了。

金人一走,警报解除,君臣长出一口气。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