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红巾军起义(2/2)

望早日结束当牛做马的日子。

这时,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和香主刘福通适时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个独眼石人其实是他俩刻好埋下的。那个谶谣也是他俩事先编造的。

制造谶谣利用“天意”,是老百姓挑头造反时常用的策略。“造谣”的本意就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制造谶谣,后来引申为胡说八道。陈胜吴广造过“大楚兴,陈胜王”的谣;王仙芝、黄巢造过“金色蛤蟆睁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谣。

老百姓没权、没钱、没势,没有知名度、没有号召力,想挑头干那么大件事,动员起那么多的人,当然得动动脑筋宣传自己。给自己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是最简单实用的办法。那时侯人迷信,认这个。

利用宗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张角是太平道的教主;方腊是白莲教的教主;而这个韩山童也是白莲教教主。

白莲教挺有意思,在哪朝反哪朝。在宋反宋、在元反元、在明反明、在清反清,是一贯的“反对党”。清朝以后白莲教更名“一贯道”。“一贯道”在中国大陆已经基本绝迹了,在台湾还挺兴盛,据说有上百万的信徒。

韩山童、刘福通谶谣、宗教双管齐下,发动群众闹革命。

韩山童、刘福通眼见百姓已经被鼓动起来了,决定趁热打铁发动起义。

韩山童挑了个良辰吉日,把教会的骨干集合到颍州开会,正式宣布起义。

在会上,韩山童被推选为“明王”。白莲教在南宋时期与明教合二为一,所以起义军用了明教的“明”字作为自己的名号。

大会约定用红巾裹头作为起义军的辩识标记。明教又叫拜火教,崇拜火,喜欢红色,所以起义军选择红巾做标志,把自己打扮得跟火柴头似的,人称“红军”,又名“香军”——打扮得像一根燃烧的香,史书称之为红巾军。

他们杀牛宰马,歃血为誓,祭天拜地,搞得挺热闹。不想动静太大就惊动了官府。官兵闻声而来抓住了韩山童。刘福通趁乱逃出包围。

刘福通立即召集白莲教众杀奔颍州劫法场。可惜还是来晚一步,韩山童已经人头落地。刘福通无奈只好奉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明王——人称“小明王”——继续先烈的遗志。

修黄河的民工得到起义的消息,纷纷赶来投奔红巾军。几天的工夫,红巾军象气吹的一样一下子膨胀到十几万人。

刘福通树起反元大旗。全国各地的百姓群起响应。

江苏徐州的芝麻李、湖北浠水的徐寿辉、彭和尚、安徽凤阳的郭子兴、江苏高邮的张士诚也先后扯旗造反,向元朝宣战。

徐寿辉和郭子兴也是白莲教徒,所以同样奉小明王为主。

妥欢帖睦尔得知慌忙派兵镇压。只是曾经弯刀快马横行天下的蒙古人,天天玉液酒喝着宫廷菜吃着,个个脑满肠肥,现在已经拎不得刀骑不得马,在潮水般的复仇大军面前一触即溃,只会“阿卜!阿卜”地大叫。

“阿卜”是蒙古语“快跑”的意思。

刘福通率众横扫河南,攻陷开封,收复宋朝故都。徐寿辉攻克武昌,顺江而下横扫长江两岸。彭和尚起兵响应徐寿辉,推徐寿辉为帝,建天完国。芝麻李横扫安徽。定远豪富郭子兴起兵响应,聚众攻占濠州。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投奔郭子兴。

起义军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