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抗倭援朝(2/3)

在这里,讨论时政,评价政治人物。他们批评朝中的当权者包括皇帝和他们的政策、做法。朝中支持他们的大臣予以响应。而反对他们的人称他们为“东林党”。那时候被称为党可不是什么好词,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意思。

万历最终选的是“柔而懦”的赵志皋为首辅。赵志皋是和事佬,谁都不想得罪。

万历仍待在宫中“养病”。有人上书批评皇帝“十不如初”:跟太后关系不如以前亲密了;祭祖也让别人代替;不如以前好学,把经筵都罢了。不如以前勤政;祭天也不去了;赈灾不积极,派宦官下去开矿、收税倒挺积极。不如以前节俭;不如以前虚心纳谏;跟诸王关系也疏远了;任贤用能也不如以前。

有人把万历当前的状态总结为“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简而言之,什么都不愿意干了。

不过也得分什么事。有人上折子说开矿、收税的事。他积极着呢,马上批,马上办。

当时皇宫的坤宁宫突发大火,大火从坤宁宫蔓延到乾清宫。这两座宫殿是皇帝、皇后的寝宫,是后宫的核心宫殿。万历正张罗重修,祸不单行,前三殿又烧了。前三殿是皇帝办公地方,是前宫的核心建筑。

明朝皇宫就是现在的北京故宫。前三宫、后三宫坐落在故宫中轴线上。这些宫殿被烧毁后,大臣上朝,一进午门就能看到御花园。

重修前三宫、后三宫等于重修半个皇宫,工程浩大,花费巨大。

但是国库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修宫殿。宁夏、朝鲜两场战争已经把财政榨干了。

怎么办呢?有人建议皇帝开银矿。找出银矿也就等于找到了聚宝盆摇钱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万历很高兴,马上派出大批宦官以矿监的身份去各地找矿开矿。

有人建议加税,这个比开矿来钱还快,并且还没有成本。万历马上照办。宦官作为皇帝的税使,下到地方接管了当地的税务部门,开征矿税、店税、商税、船税。

宦官出去属于皇帝的钦差,没人敢惹。

矿监奉旨开矿,说哪有矿就挖哪,根本不管会给别人造成什么损失。比方矿监来到某处,当地伺候不周或不肯贿赂,惹矿监不高兴了。矿监说谁家下面有矿。手下立即动手拆房。房主不得不贿赂求免。

税使负责收税,任意加税摊派,设卡收费。你拿个针头线脑去卖也得交税。当地的工商业受到严重干扰。受冲击最大的是商业。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设卡收费让商人的买卖实在做不下去了。有的地方百姓不堪忍受盘剥起来造反。

宦官一边替万历捞钱,一边为自己捞钱。民间怨声载道。不断有人上书万历要求撤回矿监税使。万历不理。弹劾矿监税使的人遭到宦官的打击报复。

后来民变越来越多,万历撤掉了几个民愤极大的矿监税使以平民愤,但仍不肯取消矿监税使。

1597年,朝鲜战争再次爆发。

明朝跟日本的和谈旷日持久,但最终以破裂告终。丰田秀吉要求跟明朝和亲通贡,并且让朝鲜把南部割让给日本。明朝答应册封日本,但不准日本通贡,要求日本立即撤兵并且发誓再不入侵朝鲜。双方谈判条件差距太大,最终导致破裂。

日本增兵12万乘坐上千条战船再次入侵朝鲜。加上釜山留守日军,日军的总兵力达到14万。日军向汉城方向发起进攻。

明朝得到战报立即派兵增援朝鲜。

当时,东北蒙古人进犯沈阳。朝廷留李如松对付蒙古人,派右佥都御史杨镐率军先行入朝。

李如松率兵长途奔袭蒙古人的老巢,不幸遇伏战死沙场。

杨镐率军4万进入朝鲜,率领明、朝联军向日军发起反攻。两军在蔚山爆发激战。

蔚山日军不多。他们使出缓兵之计,以诈降拖延时间等待援军。杨镐中计了。他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坐等日军出来投降。等他发现日军大部队赶到对他形成反包围时大惊失色,弃军而逃。明军无人指挥被日军杀得大败,损失惨重。

杨镐退守汉城收罗残兵败将,统计人数,伤亡两万人。杨镐瞒下不报,向国内谎报军情,把败仗说成胜仗,把损兵两万说成损失百余人。朝廷下令嘉奖。赞画主事丁应泰气不过,上书揭发杨镐的无耻行为。万历大怒,下令杀了杨镐以正军纪。时任首辅赵志皋是有名的老好人,把杨镐救下,仅仅给与免职处分。

明朝增兵再战。而此时日军却开始撤军。

取得蔚山之胜的日军将领是丰臣秀吉的养子。丰臣秀吉不愿他立功过多、声誉过高,怕影响自己亲儿子继位,令他率本部军回国休整。侵朝日军一下少了一半人。

明军增援部队入朝后再攻蔚山。而此时丰臣秀吉又得病死了。侵朝日军一看老大都死了还打什么打,于是全线撤退。

明朝和朝鲜水军联手在海面上追杀日军,令日军损失惨重。

南海是朝鲜战争的第二战场。明朝水军跟朝鲜水军联手跟日军舰队周旋,打了很多胜仗。

韩国有部电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