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章 孔子小传3(2/3)

来怎么办?孟孙氏的私邑在鲁国北部,跟齐国接壤。如果没有了城,齐国人打过来轻而易举。孟孙氏醒悟过来,不能为了防内贼把外贼引来,改变主意,拒绝拆毁城墙。

鲁定公派兵攻打,打算强行拆除,但没打下来,只能作罢。

季桓子、叔孙氏也很快醒悟过来,开始修复城墙。

“堕三都”运动于是以失败告终。

按照史书的说法,三桓似乎没有因为堕三都而怪罪孔子。倒是鲁定公在堕三都失败后沉溺女乐让孔子失望。

孔子于是递交辞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鲁定公也不挽留。孔子便带着几名学生踏上周游列国之路。

那年孔子54岁。

孔子第一站来到卫国。卫国跟鲁国挨着。他通过熟人见到卫灵公。

卫灵公是个爽快人,不废话。他直接问鲁定公给你多少俸禄。孔子说“奉粟(谷子)六万”。卫灵公不讲价,说我也给你六万。

古代的俸禄是给谷子,也就是没去壳的小米。史书没写单位。不知道孔子六万谷子单位是升还是斗。如果是斗,按出土文物实测,春秋战国时期一斗大概是2000毫升上下,折合成谷子大概3斤左右,磨成小米大概2斤。按现在小米价格5块钱一斤计算,孔子年薪60万元。如果是升,孔子年薪只有6万元,一个月才合5000块钱,还没现在一个小科长挣得多。这么推算的话,应该是斗。当然,这只是游戏之言,当不得真。

不管孔子年薪究竟是多少。卫灵公直接跟圣人谈钱,太俗了,把圣人的形象也拉低了。别人都是谈治国方略。他是直接谈钱。但是谈好价钱后又迟迟不给孔子安排工作,等于把孔子白养起来了。不知道卫灵公是什么意思,给人感觉挺不着调的。

孔子在卫国待了十个月,也没活干,实在没意思,走了。

孔子想去陈国碰碰运气。结果还没走出卫国,在匡地(河南长垣县)就被当地农民给截住了。因为他长得像阳虎。阳虎逃亡时期曾在此地为非作歹。当地人一直想找他报仇,把孔子误认为阳虎扣住了。

误会解开已经五天以后的事了。

孔子也不敢再往前走了,返身又回到卫国国都。

他想见卫灵公。但卫灵公的夫人发话,要见卫灵公必须先来见她。孔子没办法就去了。按照史书记载,也没发生什么事,两人隔着帷幕互相施个礼,说了几句话而已。

卫灵公夫人叫南子,是卫国的话题女郎。人们对南子的评价是“美而淫”。但是自古美女爱少年。孔子那年56岁。并且长相不敢让人恭维,高颧骨,厚嘴唇,大奔儿头中间还带个坑,溜肩膀,瘦高条,皮肤泛着青瓜色。有人形容孔子长得就像“丧家之犬”,瘦的皮包骨头。孔子听了哑然失笑:太像了,太像了。就孔子这年纪,这长相,南子再淫也不会动心。

但孔子弟子还是很不高兴。孔子教育别人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自己却去私会一个有名的“美而淫”的人。

孔子急得赌咒发誓,说我要做了什么不应该的事天诛地灭。他的原话是“天厌之,天厌之”。连说两遍,有些语无伦次。

孔子也不见卫灵公了,离开卫国。他去了宋国、郑国、陈国,都一无所获,只好又回到卫国。他还是对卫国不死心。

这回卫灵公见了他。但卫灵公只想跟孔子讨论征伐的事情。孔子说,打打杀杀我是外行。你要问我礼乐方面的事我是强项。卫灵公抬头看大雁飞过,不再理他。孔子识趣地退出。

春秋乱世,诸侯更关心的是生存问题而不是礼乐。卫灵公需要的是孙武那样的武圣而不是孔子那样的文圣。

孔子再次离开卫国,去了陈国、蔡国。可是他在陈国待了一年,在蔡国待了三年也没混上一官半职。孔子的那套理论在春秋争霸期间货不对路。

孔子想去楚国碰碰运气。陈蔡两国知道后立即派人截住孔子。楚国是陈蔡的敌国。他们岂肯放孔子去帮助敌国。孔子一行被围困在陈楚边境,断粮七日差点饿死。孔子派弟子去楚国求救。楚昭王听说后派兵把他解救出来。

楚昭王想聘用孔子。他的令尹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孔子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而楚国以子爵的身份拥有数千里土地。您把他找来是想让楚国回到五十里封地吗?楚昭王想想也是,就打消这个念头。

楚国不要他,陈蔡不能留,孔子只好又回到卫国。这时他已经63岁了。

在卫国待了一段时间,他最终决定叶落归根,回鲁国养老。

回到鲁国的孔子把精力放到整理古籍和教育学生上面。据说《诗经》、《尚书》、《春秋》都是孔子整理编辑的。这些书后来被列入“五经”。

公元前479年,孔子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整理出来编成《论语》一书。《论语》被后人列入“四书”,奉为“红宝书”一样的圣典。“四书五经”是后世学生必读、科举必考的教科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