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康延孝献计唐主(2/2)

度估计会很高。大军穿越“护驾水”是能做得到,但所有的辎重车辆不可能通过。士兵们只能携带随身的干粮,可以打一场速决战,没有能力应付一场持久战。

但康延孝认为这已经足够,你以为不能走的地方,实际上能走。你以为安全的地段,实际上最危险。为了出其不意,冒这点险是值得的。不过有康延孝这种胆量和眼光的人,从来都是少数。后唐的大部份官员更容易了解到的,是本方的困难,因而普遍对前景并不乐观。

这时,后唐的粮荒问题更严重了,卫州、德胜失守,损失军粮达数百万石,河北一带的库存,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水平。负责给大军征粮的租庸副使孔谦虽然精明强干,也使出全身本事横征暴敛,奈何大量农夫因交不起皇粮而逃亡,收上来的赋税还是一天天减少。

与此同时,北方盛传:契丹军队即将发动一次新的南侵,与后梁的北伐南北并举!如果这传言成的话,届时唐军面临的困难,就不仅仅是缺粮了。

于是,李存勖在朝城召开军事会议时,竟然多数到会者都不愿冒险,主张与后梁暂时讲和。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被郭崇韬挤出枢密院的宦官大佬,宣徽使李绍宏。

李绍宏说道:“郓州只是一座悬在敌人后方的孤城,城门之外就是梁国的领土。要守住它实在太难了,即使守得住也不划算,有这座城还不如没有!不如这样,用它作为筹码,来交换被他们占领的卫州和黎阳。两国正式谈判,以黄河为界线,和平共处。让士兵和百姓得以休息,渡过今年的难关。等来年财政状况好转,再相应制定新的计划。”

李绍宏说的好象很有道理,得到很多人的附和。李存勖不悦,怒道:“如果这样做,我真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会议最后不欢而散。

会后,李存勖单独召见郭崇韬,想听听这个智囊的意见。郭崇韬显然是一个少数派,乘着此时没有外人,他首先驳斥李绍宏的论调,顺便在这个已和自己结仇的老领导头上踩了一脚:“陛下您过着这种头不梳洗,身不解甲的苦日子,已经有足足十五年了吧!你图的什么?不就是为了消灭伪梁,为国家报仇雪耻!而今,陛下已经登基称帝,黄河以北的军民,都在期盼着你能平定天下,重现太平。如果大家看见,您刚刚得郓州几寸土地,就没有能力守住,被迫放弃,那么谁还相信您是能一统中原真命之主?我怕一旦与梁人讲和,放弃郓州,军心将动摇,士气将瓦解。将来一旦存粮耗尽,军队将不战自溃!那时即便和议成功,梁人同意划黄河为界,又靠谁来为陛下防守?”

然后,郭崇韬为李存勖详细分析说:“我这几天向康延孝详细询问河南的具体情势,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劣短长,连续几个昼夜反复推演,最后认为:成败之机,就在今年!”

“梁主把他的全部精兵都交给段凝,让他侵入我们的南境。保护国都汴梁的任务,交给黄河水。他们以为决开河堤,我们就过不去了,所以东线没什么有力的防备。他们虽然也派王彦章进攻郓州,但只要看看人员和军队的配置就知道,那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顶多指望郓州守军因得不到援助,会有人动摇当内奸罢了。”

“段凝根本就不是个将才,没有临机决断的能力,这种人就算统率着大军,也不足为虑。现在投降过来的梁兵,都说汴梁几乎没什么军队,正是奇袭的良机。”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