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张特(2/3)

而她为人妇也近三年了,同样也没有子女,但小妾杜氏也有了子女。

这样的结果,让她有点不敢往深里想去。

但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或许,有朝一日,我也如阿姊一般,将陪嫁小婢的孩儿当成亲子?

但是夫君前些时日,似是隐晦问及过我,待明岁小婢绿儿及笄后,可否将她许给张子产啊~~~

张子产,便是张特。

一个耗费一年时间、奔波了数千里,从幽州涿郡涿县前来蜀地的士子。

也是天子刘禅及张家的乡闾。

据他自身所言,他是因为听闻了逆魏引鲜卑胡虏入关中,便觉得逆魏不值得效力。是故在家人的许可下,前来投奔大汉。

这样的理由,似是在情理之中。

毕竟先帝刘备及她先父张飞在世时,都曾经给后辈讲过乡闾屡屡遭受鲜卑的烧杀掳掠。连刚病故没多久的卫将军赵云,年轻时领乡人投奔公孙瓒,也是因为公孙瓒击胡。

但这样的理由,同样有些匪夷所思。

大汉北伐数年、才刚刚有些起色,便有先帝乡闾来投奔了。

时机,竟是如此之巧。

不由不令人生出别样心思:彼该不会,是逆魏遣来的细作吧?

去岁归去成都的张妍记得很清楚,当永安督陈到遣人引张特来蜀地时,整个朝廷都很轰动。

此也不意外。

大汉本就地小民寡、国力式微已久,谁又能想到竟有贤才来投?

比如上一个主动来投的贤才,乃是杨仪。

那时,大汉刚刚历经汉中之战,正是国力雄厚之时。

从那时以后,分别历经了襄樊之战、夷陵之战的大汉,就再也没有贤才来投奔了。

相反,兴兵作乱倒是很多。

不过,张特似是真心来附的。

张妍听张皇后提过,天子刘禅在去了封书信与丞相诸葛亮后,便让张特暂入了宫禁宿卫任职,归中领军向宠麾下。

对外生出的缘由,乃是天子再蜀地几无乡闾之人,便想将张特留在身边,时时问及乡闾的风物。但实际上,却是让让忠贞不二的宫禁宿卫,暗中观察张特的行止,看其人有无歹念。

但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不过弱冠之龄的张特,却没有半点异常之举。

相反,他所展现出来的性情与才能,备受他人所称赞。

如张妍的仲兄,伴天子左右的侍中张绍,与张特谋面多相识久了以后,便常常称赞之。

“子产之才,十倍于我。”

张绍是如此对他人说的。

里面有一些是惜乡闾情分在,但不可否认,张特自身才能甚优。

再加上向宠的肯定,天子刘禅便再度去了封书信与丞相,问及可否全了张特来投的愿望:为国征伐。

彼千里来投,乃是信义也。

大汉不管怎么说,都不好疑而不用,放任闲职而荒废年华。

再者,大汉人才委实不多矣!

有如此才能的贤良,留在成都太屈才了。

丞相得了天子书信后,将张特召来汉中,亲自与之坐谈后,便表请他任校尉之职;又以张特弓马娴熟,便遣入张苞的甲骑中任副职。

这也是郑璞知道了张特的缘由。

令张妍觉得奇怪的是,她大兄张苞以乡闾情分,都对张特止于亲善而已;而郑璞却是不吝赞誉之词,竟还想将她的陪嫁小婢许之。

还振振有词。

声称如今大汉仅天子与张家乃是涿县人,张家理应为天子多担待些。

且又说绿儿过去乃是为妻,名分要跟着他为小妾好很多。

但张妍并不愚钝。

她隐隐有所察觉,郑璞这些言辞不过是明面上的搪塞之词,

其中,必然还有其他缘由。

不然,施恩的手段有许多种,为何郑璞要采取亲自操持婚姻这种呢?就算是通过婚姻施恩,也应该请天子刘禅赐婚更为庄重、更显诚意啊!

只是,她猜不到郑璞的意图。

且事情还尚未明言,她也不好直接发问。

唉,罢了。

待日后他如何作定论,我再细细问之吧。

看烦了细雪的张妍,起身归去屋内,随手从庋具中取了卷书,斜斜靠在榻上看读。

不知过了多久。

就在张妍有些困乏之意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

侧头而顾,却是郑璞回来了。

且还是刚刚沐浴过,内着燕服、披着大氅,头发还是半干不湿的耷在肩上。

不用问,张妍也知道,他方才是去看了小婧姬。

据说,任军职之人都有个习俗,归家看年幼的儿女前,必须先要沐浴与更换衣裳。

为了避免军中凶煞之气,伤突了孩儿。

“夫君归来了。”

张妍没有起身,只是抬头笑道了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