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农业问题(1/2)

“先来说说农业问题吧,这个是重中之重。”李思明说,“像中国这种人口众多的大国,农业问题大于天,农民吃饭的问题不解决好,整个国家就别想安宁。”

孙先生和袁世凯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的阅历比李思明丰富的多,对于中国的农业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当然,对于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民所能爆发出来的能量有多恐怖,他们的认识更为深刻。

“现在我国农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李思明虽然是做足了功课,看都没看手中的材料,凯凯而谈:“一个是土地兼并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那些地主通过收租收税谈菠萝百姓富的流油,而真正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泡在地里忙活个不停却连混个温饱都非常困难。从汉朝一直到现在2000多年,无数次朝代更迭都是因为土地兼并而引起的,强大如汉唐也不例外。想要解决农业问题,土地兼并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袁世凯说:“所以你一上台就疯狂的扫荡地主阶层,将他们的土地收归国有?”

李思明点头:“对。我知道他们当中有不少好人,是被冤枉的,但我必须这样做。我要把整个地主阶层都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孙先生皱着眉头说:“这样做会不会太激进了点?”

李思明说:“我们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不是请客吃饭,流血和牺牲在所难免,习惯就好。”

袁世凯连连点头。他或许无法理解李思明的理论,但并不妨碍他有样学样去扫荡地主阶层……他发现,扫荡地主阶层能搞到的钱远比盘剥平民百姓要多得多,那些地主可就是一头头大肥羊啊,不宰白不宰!

“我一定会以更大力度扫荡地主阶层,直到他们彻底消失为止。”这个胖子信誓旦旦的说。

李思明说:“注意把打击范围局限于真正的地主,那些家里只有十几亩几十亩田的富农就算了。”

袁世凯说:“没问题。”

所谓的副盟,其实也就是生活勉强达到温饱水平的农民而已,没多少油水的,这点蚊子肉,袁世凯还不感兴趣。

孙先生一直皱着眉头:“你一定要这样做吗?就没有温和一点的办法了?”

李思明说:“温和一点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如果国库有足够多的钱的话,倒是可以尝试着把土地从地主手中买过来,然后再分给农民,问题是国库里有这么多钱吗?”

孙先生顿时就无话可说了。

此时的中国,耕地总面积达到20亿亩,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就算这些土地里只有三分之一掌握在地主手里吧,那就是6亿多亩,这得花多少钱才能买过来呀?更何况掌握在地主手中的土地,远远不止三分之一,真要掏钱去买,把整个国家卖了都不够!

“第二个问题就是产量太低了。”李思明接着说,“南方还好种植水稻,一亩好歹有个三四百斤的收成,北方就惨了,种植小麦、谷子,每亩有个一百来斤的收成就很不错了,这点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袁世凯叹气:“北方干旱,地力在持续耕种了两千多年之后已经差不多耗尽了,农民再怎么精耕细作也很难获得很好的收成,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思明说:“倒也不是没办法。农作物丰收的因素来来回回无非就水肥、良种、日照这三样。日照这个是没办法,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但水肥和良种我们是有能力干预的。比如说今年江淮地区大量推广使用化肥,小麦亩产量就创了纪录。”

经过两年预热宣传之后,江淮地区的老百姓都已经知道化肥是个很好用的东西,只要合理施用,产量是会大大提高的,所以从去年开始,黑衣军在江淮地区大力推广化肥,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今年江淮地区施用化肥的小麦达到创纪录的五百万亩,而收成也是创纪录的,除开少数憨逼施用过量,把自家的庄稼给烧死了之外,绝大多数人都获得了丰收,那收成几乎比不用化肥的翻了一倍。

这恐怖的产量把不少老农民都给吓傻了。

“兴修水利、推广化肥和农业势在必行,想要获得好收成就得这样干。”李思明说,“我希望你们也在自己的辖区建立一些化肥厂来生产化肥,技术我可以提供给你们……这事必须重视,化肥厂平时可以生产化肥,战时可以生产炸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

一听说化肥厂在战时可以改为生产炸药,孙先生和袁世凯登时就两眼放光。原本他们对化肥也是挺感兴趣的,只是想要办一个大型化肥厂,投入相当惊人,他们望而生畏,但现在听说可以用它来生产炸药……

那必须得搞啊!搞几个化肥厂出来,自身实力也会大大增强,何乐而不为?

此时的化肥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英、法、德、俄等国家已经摸索出了工业化生产尿素、磷肥、钾肥等等肥料的技术,只不过都不怎么重视,因为他们的粮食够吃,并没有吃饭方面的压力,对农业增产增收的意愿并不迫切,所以化肥产业发展极为缓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