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冒鬼火(2/2)

图破门而入的盗匪,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你叫她怎么温柔得起来!以前觉得自己这样挺好,率意随性,快乐充实,可现在跟王小曼一比……

成吨的伤害劈头盖脸的砸了过来。

她皮笑肉不笑的说:“好说,好说,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关照’你的!”

把“关照”二字咬得特别重,显示出十二分的诚意————至少也要整到她掉三层皮的诚意。

王小曼瞳孔明显收缩了一下,莫名的感觉这位长腿妹子有点儿恐怖!

还好,这时那帮老韭菜跟上来了,陈远打老远就叫:“李老弟,李老弟!”

李思明迎上一步,笑容爽朗:“陈老哥,你来啦?”

跟在陈远身后的那两个孙子嘴角狠狠抽搐了一下。我们爷爷喊你老弟只是客气的称呼,你还真敢应啊?我们年纪都比你还大了,你居然想当我们爷爷?

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e——tui!!!

陈远可没有半点要体谅孙儿心情的意思,他笑得那把花白的胡子都抖了起来:“哈哈,老啦,怕寂寞,越发的坐不住了,听说老弟你在苏北这边做下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心里好奇,就和宋小姐一起过来看看啦,你不会不欢迎我们吧?”

李思明说:“怎么会呢?欢迎之极,欢迎之极!”

姚阳看着这条巨大的水渠,咋舌:“好大啊!这等于是在大地上生生挖出了一条大河啊!话说这条总渠全长是多少?”

李思明说:“全长三百三十里。”

姚阳眼珠子都鼓了出来:“三百三十里长!?这么长的水渠,几个月之内就挖好了!?”

李思明说:“人多机械多,挖起来不费什么事。”

姚阳说:“那不一样。当初周盛清将军带领两万多人在天津卫挖马厂减河,那马厂减河只有一百八十里长,仅相当于这条总渠的一半多一点,还远没有这条总渠这么宽,也挖了整整五年才骏工咧,你几个月就挖好了,真的是太厉害了!”

李思明说:“这就是机械的力量了。”

马厂减河他是知道的。此时的京津地区可不像一个世纪之后那样,把整个河北的饮用水都喝光了都不够解渴,还得从河南丹江调水,此时的京津地区一大害就是……洪灾。对,你没幻听,也没有眼花,京津地区一大害就是洪灾,海河水系水流湍急,一旦降雨多了一点立马就洪水泛滥,把北京、天津淹得不轻。为了减轻海河的灾害,清廷一直大力鼓励京津地区老百姓种植水稻,一来水稻高产,二来水稻需要大量用水,用的水多了,海河里的水自然就少了,也就泛滥不起来了。

事实证明清政府确实非常努力,两百多年来,原本不怎么种水稻的京津地区硬是让他们搞得处处稻花飘香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海河该泛滥还是得泛滥,不会因为水稻种植面积大增就手下流情。大概是给淹得受不了了,清政府来了个大手笔,动用两万多军队硬生生挖了一条长达九十公里的人工分洪道,从南运河开始,将海河相当大一部分的流量引向大片盐碱地,用河水浇灌冲涮掉盐碱,然后引入大海,这条人工分洪道也就是著名的马厂减河。马厂减河的成功使得天津地区百万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种出了举世闻名的小站稻,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工程,两万清军干了整整五年,直到1881年才竣工。跟他们一比,苏北总渠几个月内搞定,简直称得上是神速了。不过,马厂减河是全靠铁锹锄头挖掘,小车推泥土,而苏北总渠光是挖掘机就投入了上百台,其中有一大半现在都坏掉了,正等着修理呢,此外还有数百辆拖拉机、推土机、卡车,这效率岂是两万士兵能比的?

进度不比马厂减河快上几倍,那才有大问题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