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汉王(1/2)

靖远候这一支折损大半,便是副将偏将校尉等仍有幸存,可主将一死,军心涣散,蒋璋虽然瞧不上这些残兵败将,可也不想留着叫高畅得手,便暂时收拢。自家又给天兴帝上本,以两军失其一,反贼高畅素来狡诈狠毒,唯恐他乘胜追击为由,收缩队伍,且后撤三十里,以待援兵。

这时的大梁天下因天兴帝连年四处用兵好容易四国一统,已是国库空虚,还没来得及喘上口气,又是灾年不断,民间十分困苦,受灾重的地方剥树皮为食的都有。百姓们一旦没了活路,左右都是个死,倒不如搏一搏,已是四处都是义军,占一处山头几个县城的十分普遍,更有占领了府郡之地自立为王的,是以将领们多半在外平叛。

天兴帝就是在这时接着靖远候一军溃败,蒋璋请求叛军的本章,以往瞧蒋璋不入眼,都有些吹毛求疵的天兴帝这回倒是没骂蒋璋养寇自重,居心叵测了。

实在是高畅之难缠,好说是国内所有反贼之首,在天兴帝看来高畅假托悯太子遗孤这招实在有用,骗了许多糊涂东西奉他为正朔,都好算句师出有名了。不想他竟又是天生的将种,老练如蒋璋和靖远候互为掩护,也才面前顶住了高畅不叫他再往前推。如今靖远候殉国,只剩一个蒋璋独木难支,谨慎后退也是有的。不然他再吃了亏,谁能抵住高畅?

到了这时,天兴帝也顾不得素日对蒋璋的不满忌讳了,满心要给他拨援军,可同宰相与太尉算来算去,军力竟有些捉襟见肘,如今能动的,唯有拱卫京师的十万平京军与两万人的天子近卫。天子近卫自然不能轻动,那平京军呢?若是动了这支,万一京畿有难,可如何是好!还不等朝廷诸公做出决议,高畅的叛军已绕过蒋璋部,一天一夜间连夺京畿通往外省的要道上丰安,宁乐两城。

两城并不大,人口也不多,加起来都不足五万,可这样轻易就落入高畅手中,一面是高畅军力强盛,打击精准迅速,还表明这个破绽是蒋璋故意把卖给高畅的。不然高畅怎么敢绕过蒋璋,把自家后军暴露,他就不怕蒋璋从后袭击吗?到时前有抵抗,后有追兵,两面夹击,就是他兵多将广也要吃个大亏。

这战报要送到天兴帝面前,蒋璋在京里是没家眷了,可旁支姻亲们还在,少不了吃个瓜落,偏这样要紧的消息竟然第一时间送进宫去。原来虽然也有幸存的士兵庶想往京里报信,实在高畅下手狠辣,一夺下城,便把四门要道封死,只许进不许出,哪个敢,凭你男女老少都杀无赦,更可怕的是,不光自家要死,还要连累亲朋好友,是以一开始有人犯险,连杀了两三户人家满门之后一时间就没人敢动。

可尽管没人报信,高畅也没停下进攻的步伐,三日后,高畅又下一城,这一回高畅没再封锁消息。不但没封锁消息,还给天兴帝发了一封檄文,先将天兴帝骂得狗血淋头,说他弑父杀兄,灭绝人伦,是人人得而诛之国贼。又说正因为天兴帝得位不正,为君又暴戾昏聩,所以上天便以连年的灾难示警。他高畅是先帝嫡系,悯太子的后裔,特来解民倒悬。

不但如此,高畅更把蒋璋也闪了出来,直说是他轻易端了靖远候一营,又在短短几日内连下数城,这都是蒋璋一直按兵不动的缘故。是蒋璋弃暗投明,迷途知返,晓得忠与大梁朝而不是忠于个昏君。如今不与他合兵一处,不过是念在曾经一场君臣宾主份上,是蒋璋做人的道理。

这篇檄文一样没用骈文写,一般的平铺直叙,老妪能解,大梁朝上上下下,俱都变色。

却是放在平常人家里,若是原配儿子意外惨死,连个后嗣也没留下来,家产都落到了继配母子手上,背后都要叫亲故嘀咕几声,更何况是江山社稷,背里疑心悯太子是叫天兴帝母子们害死的宗室王爵也有,从前不出声不过是先帝自家不说,还把天兴帝立为太子,强权之下哪个敢多说话。等天兴帝即位,看着他刻薄猜忌更是不敢再说:再是宗室,轻易杀不得,可被他寻些错处夺爵削籍,那可比死还难受,都默不作声。到了今时今日,高畅已然逼近京城,他既然也是嫡系,要做主就奉他为主好了,自家也一样做宗室,没什么亏好吃,其中就有个高龄七十四岁的汉王

汉王是穆宗幼子,生母韦贵妃。虽然韦贵妃是穆宗晚年的宠妃,母子们十分得宠,可汉王实在太小又是庶出,怎么瞧都摸不着龙椅的边,是以无论是他的太子长兄,还是比他大上八岁的侄儿也一起拿他做个筏子来展示他们的宽厚仁慈,将他汉王养得很有些跋扈。到天兴帝手上,虽然天兴帝当着人还摆出一副尊敬叔公的做派来,可背后冷淡敷衍,汉王又不是傻子,自然觉得出。

只是汉王的跋扈是前后三任帝王养成的,更何况悯太子活着时,倒是真挺尊敬汉王这位叔公,几处堆积到一起,自然怨愤,只是天兴帝面儿上做得还算光彩,有委屈也只好忍了。现在听说那个待他客客气气的悯太子的遗孤离京城已经不远了,他倒是动了心。

却是现在龙椅上那个要叫他叔公,京城外头那个,好叫他曾叔公!论辈分身份,好算宗室里头一份了,要是再搏个从龙之功,谁还能盖过他去!

可这从龙之功好比火中取栗,固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