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捐赠(2/3)

沈光林这里有一台进口的电影摄像机,因此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学习和研讨。

工作人员打开样片,里面有一些胡乱拍摄的内容,大都是野餐聚会的牛羊肉制作方法和一些风土人情的特别记录。

任何违禁的内容都没有。

前来调查的工作人员简单了解一番就走了,果然并没有什么意外的事发生。

整个调查过程,没有人拦路喊冤,也没有苦主,也没有发生什么不可告人的辛秘事项被揭露。

窦伟和沈光林同北电的学生们往来,只是正常的交朋友,也是正经的人情来往,他们确实没有干社会不提倡不准干的事,顶多凑在一起多吃了几顿狗肉而已。

这个年代吃野味都不犯法,别说吃这点狗肉了。

大约就是因为生物养殖基地的食品比较丰富多样,而且还有不错的摄影摄像设备,所以北电的学生们才比较喜欢过来这里玩。

藏污纳垢?把人想象的也太坏了吧。

沈光林想了想,发起举报的人肯定是在养殖厂里上班的员工或者周边的人,但是说不好究竟是谁,还是比对一下笔迹吧。

给大家一个进步的机会,大家工作这么久了,每人写一份一千字的思想汇报,接受组织考察。

当然,沈光林也不报太大希望,一下子就找到当事人的几率很小,但真的找到了,他肯定也会打击报复的。

被人举报这种事情是很难杜绝的,无论在哪个年代,得了红眼病的人也都不会少。

沈光林和窦伟的朋友们聚在这里吃烧烤的次数多了一点点,尤其他们为了丰富业余生活,还像模像样的整了个蒙古包。

而北电的学生们学习“声台形表”,往往又能歌善舞,看起来就像是容易出作风问题的样子。

只要在脑子里一臆测,任何肮脏的事情就都出来了。

幸好沈光林和窦伟都持身甚正,没有犯过生活作风问题。

调查组的人也去北电进行过情况核实,果然都是正常来往,北电的老师们也是知道这里的的,他们也常来玩,这里真的就是一个轻松聚会的场所,不涉及任何风化问题。

终于还是轻松过关了。

而正在冀州拍电影的迟之强就没那么走运了,他被金陵派来的调查组给捉走了。

跨越几个省,但还是给带到了金陵。

一场艳遇引发的牢狱之灾即将上演。

原本,这件事已经做出了不予立案的决定,坏就坏在一篇新闻报道上。

某媒体记者偷偷采访,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银幕上的明星,生活上的罪犯》。

其实,在新闻报道还没出来的时候,沈光林就知道,这位大强子兄弟完了,《铁窗泪》还是要唱的。

凤凰传奇有首歌还挺适合大强子兄弟的:

是谁在唱歌,温暖的寂寞.

白云幽幽,蓝天依旧,泪水在漂泊.

在那一片苍茫中一个人生活.....

为了避免生物科技公司这边“载歌载舞事件”过分发酵,沈光林决定要做些什么了。

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嘛。

这么一想的话,可以做的事情就有很多了。

对个人采取攻势是不可取的,容易走上邪路,但是对组织就没问题了。

沈光林想到了一个很简易但是见效也很快的方式,那就是给一些强力部门捐一些物资,就说是为了支持他们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嘛。

单纯只是捐款的话,大家是看不到太多成效的,还是捐物资的影响力更宽广一些。

比如,给周围的每个派出所捐一两台车怎么样。

车可以使用很多年,车坏了,从记忆中消失又是很多年。

可能,过个三五十年之后,人们回忆起当年的那段艰苦岁月份时候,还会提起,我们派出所拥有的第一台警车就是xxx捐献的车。

沈光林前段时间在香江小赚了一笔钱,不去拿点钱出来消费一下,心里很难受的。

有钱不花,人不能产生快乐。

那就捐赠吧,把场面搞的宏大点。

生物科技公司开业两年了,虽然并没有赚得太多钱,但是由于他们是合资企业,缴的税也不多,这次就当是缴纳了营业税吧。

这次捐赠其实是沈光林自己出钱,只是以生物科技公司的名义进行,这样生物科技公司以后的路也会走的宽一些。

做事情总要看的长远,不是说你拿出来多少东西捐出去,立刻就有多少东西反馈回来的。

影响力和收益是一点一点的体现出来的,润物细无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