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解密(1)(2/3)

久,要说没收获是不对的,但要说收获很大也不准确。

因为,科学院把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带到津门之后,这项技术已经十几年没有进步了。

原因有几个,缺钱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有就是应用面狭窄,除了卫星使用,别的也不会用。

不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教授了解到,当前的光伏应用产品都是通过对半导体的加工来实现的。

像单晶硅和多晶硅光伏板是属于硅类半导体的应用,除此之外的半导体还有锗,还有砷化镓,铜铟镓硒等等。

正是在研发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沈教授了解到,砷化镓的光电转化效率是最高的。

这可是个好东西呀。

由此,他对镓这种金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镓虽然很稀有,但是它的用途可就太多了,镓不但可以用于相控雷达,可以用于太阳能发电,而且还可以用于研发发光二极管。

正是在一系列的实验中,他们发现,镓的不同化合物可以制作出不同的二极管,这样可以发出不同的光。

既然砷化镓二极管能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能发绿光,那应该也有一种镓的化合物能发蓝光才是。

沈教授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又根据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不同规律,结合蓝光的波长,做出了大胆的判断:发蓝光二极管的物质肯定是存在的!

于是,研发一种全新的镓的化合物,能发蓝光,成了他实验室一个项目组的研究课题。

由于砷化镓和磷化镓的砷和磷都是三价的,其中三氧化二砷是毒药砒霜,3是剧毒气体,沈教授思考很久,也没有想到合适的镓的化合物。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沈教授的实验室研发成功了转基因的抗虫棉,在抗虫棉的种植推广期间,沈教授就发现,使用的话费的主要成分是氮肥,无论尿素还是碳酸氢氨都可以发出刺激性的气味,这种刺激性的气味就是氨气3。

于是,他突然想到,氨气3中的氮是三价的,还要一种气体是三氟化氮3。

是不是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成氮化镓呢?

想到了就去做。

于是,沈教授就制定了合成氮化镓的计划,通过逐步实验,氮化镓就这样合成了!

果然,氮化镓在通电的情况下发蓝光呢,蓝光诞生了!

台下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蓝光的发明过程真是一个好故事呢,这其中有沈教授的聪明,有沈教授的爱国情怀,还有沈教授的善于思考,更有沈教授的坚持。

在纪录片里,发明氮化镓的过程是如此的复杂而又简单,充分体现了沈教授的聪明智慧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啊。

要知道,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子的。

沈某人自从想到蓝光之后,一早就奔着氮化镓去的,他其实早就知道氮化镓能发蓝光。

而且,他的实验室试验了许久只有掌握了氮化镓的合成方法,并且又通过一些列的研究,最终掌握了量产的方法。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才决定发布这个成果的。

其实,两年之前,关于发现蓝光的成果就可以发布了,沈某人不让,硬生生的压住了。

这次新品发布会,沈某人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下研发过程,仿佛,这不值一提一般。

其实,台下人已经佩服的不行不行的了。

刚才发明白血病的治疗药是这样的,现在发明蓝光也是这样的。

给出理论基础,然后就研发成功了。

纪录片放完了,沈光林让人推了两个木板搭建的房子过来,准备做个对比试验。

有对比,才有伤害嘛,让你们看一看白光灯照明的效果。

毕竟,照明是所有应用中价值最大的一块。

沈某人让人准备了两盏灯,其中一盏是100的白炽灯,另一盏是10的灯。

这件事是佳佳同学来做的,小朱同学打下手。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布置完成了,送电之前,他让大家猜一猜,哪一盏灯会更亮?

要知道,功率也是差着十倍呢。

其实看到这个场景,大家已经猜到了:沈某人这么准备,十有八九是灯更亮。

试验结果当然不用想啊,灯完胜,白炽灯发黄光,偏黯淡,灯是耀眼的白光,特别纯粹。

但是大家还是有些不敢置信,灯用于照明就如此有优势吗?

那就接着对比呗,只是对比白炽灯显现不出的高明,接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