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战火中打磨出来的清军(2/3)

军官基本上都是地方豪绅子弟,当兵的不是他们的佃户就是宗族控制下的壮丁,凝聚力非常强,类似于李维上辈子的湘军。

所以,团练军很难被拆解,不是权力无法延伸,而是清政府发现强行将团练军将兵分离后,战斗力立马下滑成一盘散沙,在战场上连当炮灰都不称职,还会开罪地方士族,打击他们自备粮草军械组建团练军保家卫国的积极性……

反正清政府在团练军身上投入不大,干脆放开手脚,让他们维持自己的体制,只要在战场上听命调用即可。

于是,弱的团练军被清政府当作炮灰,强的团练军被清政府当作雇佣军使用……

由于清政府建立起以奴才文化为核心的绿营——包衣奴才——汉军旗的晋升体制,再加上有亡灵帮着练兵淘汰,这个世界的清政府对地方团练的依赖性不高,更别提让团练军坐大,成为李维上辈子那个世界的湘军了。

即便绿营兵辛辛苦苦成为一名光荣的旗丁,全家都跟着沾光,鸡犬升天进入清政府的统治阶层,但汉军旗中仍然有层次分明的阶级。

关系到官僚的任命。

们直接照搬了八旗入关时的24个前程,也就是类似于秦汉时期的军功爵制度,有24个级别。

这24个前程全都拿下之后,汉军旗的旗丁就立马翻身做主,可以直接外放当官了!

并且,还能获得进入上三旗的机会!

八旗中也是有上下等级的,分为下五旗和上三旗。

正常抬旗的旗丁,入得都是下五旗,只有军功卓越者或者走后门的,才有希望进入上三旗。

上三旗在以往可就是天子亲军一般的地位了!

而在八王议政制度下,天子亲军自然变得不值钱,不过上三旗的旗丁乃至包衣奴才,还有机会进入到只收精锐的御前护卫。

不错,现在的清政府御前护卫不再是皇城守卫和看大门的,是真正的精锐部队,类似于西方的帝国近卫军。

身边的戈什哈,都已经重新限定,必须从御前护卫中选拔。

这其实也是一种激励制度。

在国家生死存亡面前,清政府改革的步子还是很大的。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噱头,身边的戈什哈其实仍然是原本的那些心腹,只不过多走了一个流程,先从御前护卫军那里挂个号。

体制对于掌权者而言,永远都是大开方便之门的场所。

无论是绿营军还是包衣奴才军,当官的都是博取了24个前程的旗人以及满八旗中抽调出来的军官。

蒙八旗对于现在的清政府而言,已经名存实亡,并且外蒙古的独立,也让清政府不再信任蒙人。

现在清政府的核心就是满八旗和汉八旗。

其中满八旗数量少,但承担起了清政府官僚团队的主力军,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充斥着大量的满八旗。

满人当官自然不用像汉人那样,从绿营小卒子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升级到包衣奴才,再抬旗获得24个前程,才能成为真正的一个中级官员!

满八旗虽然也有24个前程的军功指标,但在清政府挑选官员的时候,满八旗的军功明显要比汉八旗值钱许多。

同样的军官,或许满八旗只要得到一两个前程就能升任,但汉八旗却需要十几个前程才可以。

当然,现在们宣传旗人一家亲,在官面上尽可能团结汉八旗和满八旗,甚至臭不要脸的喊出满汉一家人的口号……

但口号是口号,体制是体制,真要是落实到好处,汉人和满人之间的差距,对于进入体制内的人来说,根本不是秘密。

如今的战场上,前军阵列是清一色的团练军,来自不同地方的团练军组成一个个方阵,被后面真正的清军大爷们压着。

绿营军就是这些团练军的督战队!

绿营军后面则是包衣奴才军,包衣奴才军后面是骑兵比例较高的汉八旗旗军,再往后就是御前护卫军了。

满八旗可都是宝贝疙瘩,们自然不会让他们单独成军上战场。

毕竟大多数满八旗都忙着当官,即便当不上官的,也能在清政府中混个不错的差事,再不济,进入御前护卫军还是很容易的。

实际上,地位最高的御前护卫军不少兵丁,就是满八旗的子弟。

没有当军官的才能,还有一副好身板,看上去挺能打的满八旗子弟,多数都被塞进御前护卫军了。

这保证了御前护卫军对清政府的绝对忠诚!

作为前阵的团练军武备参差不齐,好的团练军已经完成了全面火器化,人人都至少有一把燧发枪。

差的团练军则主体是大刀长矛和鸟铳。

后面的绿营军装备看上去就统一多了,毕竟这是清政府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部队,原本的绿营兵早就在数年的战争中被换了一茬!

绿营兵身上穿着统一的战袍,不少兵丁还披挂了带有铁片的布面甲,手里的武备也非常齐整。

因为亡灵兵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