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宝藏的消息(4/5)

,开始汇聚到庐州。

阳企山是朝廷三品大官,在庐州境内离奇死亡,造成的影响极大,府尹公孙真急的头发都要掉光了。

前阵子庐州才刚死了个高丽太子,现在又死了三品大官。

公孙真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流年不利,净碰上这种倒霉事。

最终,他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包拯身上,祈祷他能尽快破案,找出真凶,让自己的罪责能稍微轻一点。

中午,春风满月酒楼。

包拯几人围坐一桌,讨论着发生在天鸿书院的离奇命案。

“唉!失踪的那个还没找到,现在又死了一个,这案子真是越来越复杂了。”

展昭问道:“你的意思是,我大哥的失踪和阳大人的死,是同一个人干的?”

包拯点头道:“如果你大哥真的去过后山,那就极有这个可能。”

常雨疑惑道:“可是他们两个的身份天差地别,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啊?”

包拯皱眉道:“我也在疑惑这一点。”

楚楚道:“你们说,这会不会真的跟那个侉仡族的诅咒有关系?”

程光道:“从阳大人的死亡方式来看,跟侉仡族有关倒是不假。但是这诅咒嘛呵呵,反正我是不信的。”

“侉仡族?”

包拯思索道:“侉是指北方,仡是屹立强壮的人,合起来就是屹立北方强壮的人。怎么我从来都没听说过,还有这样一个民族?”

“对了。”

展昭忽然道:“我记得你之前曾经说过,好像在哪里见过那个族徽。”

包拯道:“没错,它看起来十分眼熟,但是我想不起来到底在哪儿见过它。”

包拯心里明白,这又是一个棘手的案件:凶手布置好祭坛之后,再假借诅咒的名义动手杀人,肯定是早有预谋。

而且祭坛之中,一共布置了四种诅咒,这很可能表示接下来还会再死三个人。

眼下最大的线索是侉依族这个神秘部族。

包拯想着,看向公孙策:“下午我们去找人问问,看有没有人知道这个侉依族的情况。”

“只能先如此了。”

公孙策点点头,心里则想着如何在包拯之前找到真凶,证明自己不比包拯差。

就在几人讨论案情的时候,距离他们不远的一桌坐着两个客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后走了过来。

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手里提着长剑,一人穿着青衫,一人穿黑衣,看起来都是江湖中人。

那黑衣男子表情肃冷,淡淡扫了眼包拯和公孙策,问道:“你们两个是天鸿书院的学生?”

神态倨傲无礼,语气颇为放肆。

公孙策眉毛一挑,就想发作,包拯一把将他拦住,笑着答道:“没错,我们两个都是天鸿书院的。”

黑衣男子又问:“这么说你们都见过那个侉仡族的祭坛?”

“确实见过。”包拯点头答道。

“那好,你现在就带我们去那个祭坛看一看吧。”

黑衣男子断然说道,丝毫不管包拯愿不愿意。

包拯看着两人,疑惑道:“不知两位去祭坛有何贵干?”

“你还装什么蒜?现在谁不知道那祭坛里隐藏着侉仡族的宝藏信息。”

青衫男子讥笑道,然后一挥手:“好了,别废话了,快点带路吧。”

包拯没想到这些江湖中人消息这么灵通,才听到点流言这么快就赶到了庐州,探查宝藏。

他面露无奈之色,劝说道:“两位,那只是个普通的祭坛而已,并没有什么宝藏,两位不要被那些市井流言给骗了,免得白费功夫。”

听他这么说,那黑衣男子就是眉头竖立,面色凶恶地说道:“小子,你肯定是想要独吞宝藏,才不带我们去的吧。我告诉你,这侉依族宝藏我们连氏兄弟两志在必得。”

这两人是淮南地区小有名气的高手,王平、王安两兄弟,听说了侉依族宝藏想信息之后就马不停蹄赶到了庐州。

他们现在就一个念头,夺取宝藏、享受荣华富贵,哪里会相信包拯所说的话。

身穿青衫的是弟弟王安,他煞有其事的说道:“你小子就别妄想着骗我们了。我们可都听说了,那个阳企山大学士就是因为掌握了宝藏的秘密才会被人杀死灭口的。”

“没错,赶紧带我们去那个侉依族祭坛,否则的话,有你们苦头吃。”

王平冷然说道,举起手中宝剑,眼中威胁之意。

包拯没想到事情会传得这么离谱,不由摇头苦笑:“两位,你们还是回去吧,那个祭坛因为牵扯到阳企山大学士的死,官府已经派了衙役把守,你们是进不去的。”

“哼,官府的动作倒是够快的。”

王平闻言,脸色难看了几分。

在他看来官府这番行为,无非是要封禁宝藏信息,想要独吞整个宝藏了。

心思电转间,他放弃了强闯祭坛的打算,看向包拯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