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无奈去噹表(1/2)

陈天华从衣兜里掏出尽有的8块银洋七个铜板,“咣当…”一声放在桌上。

“我身上就剩这些。”他现在后悔,出门时身上应该多带张百元银票该多好。

“嘁,你这是在打发叫花子呀!”

李队官瞥了一眼桌上这些银洋和铜板,嘴角微斜哼了一句,完全是不屑一顾的样子。

虽说是三个月没领到军饷,但他堂堂的一个新军队官,手下一百五六十条人枪,不至于对八块银洋动心吧。

他放下搁在椅子上的腿,正要直起身子来发飚。

“李长官请别误会,我没有想收买您的意思,再说我也不敢这么做,这是我身上仅有的钱,我只是想跟长官请个假。”

陈天华见状,连忙抢先开口说话。

他这个请求说得很有逻辑,态度又十分诚恳,没有丝毫讥讽戏弄之嫌。

“请假,干啥?” 李队官十分疑惑地冷笑。

“是这样的,李长官奉命行事也不能擅自放了咱,但我等都是遵纪守法的平头老百姓,再说,家有老母在等,商行里有许多事要办,在下寻思着应该去杭州府城里,找个要人,看能否保咱们先出去?”

陈天华云淡风轻的表情,仿佛是在和老朋友讨论或谈论趣闻轶事。

“出去找保人?想找谁?”

李队官忽然觉得面前这个年轻少爷,思维很活跃,并非普通乡下土财主家里的纨绔少爷。

“浙江洋商商会的副会长,陈宗玉先生。”

陈天华记得陈宗玉说过,他总部在杭州,还加入了一个洋商商会组织,是个副会长。

因为他搞珍珠项链,珍珠饰品畅销海外,跟东南亚及西欧各国商人都有合作。

所以,他也算是个国际贸易商。

商会是个舶来品,在十九世纪中期传入中国。

开始都是洋商会,在眼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纯粹民族资本性质的商会。

而洋商会,在时下清末有着浓烈的政治色彩,尤其是现在,八国联军还在京城里待着呢。

但凡沾上洋人的人与事,清政府各级衙门,包括军队,都不敢怠慢。

果然,陈天华轻飘飘的一句言词,宛如一颗子弹似的,“砰…”一下击中李队官的神经。

他一下子紧张起来。

“陈宗玉?你是他的什么人?”

陈宗玉是谁,他自然不知道也不可能认识,但听得是洋商会的副会长头衔,那来头自然不小。

不要查来查去,逃犯倒是没查到,却捅出个洋人马蜂窝来,那是吃不了兜着走。

“我是陈宗玉先生的侄子,叫陈天华。”

陈天华依然很清亮地回复。

他很巧妙地去掉了义侄这概念,都姓陈嘛,灵计一动就来个狸猫换太子,非常的自然。

浙江洋商商会副会长的侄子?

李队官错愕不已。

时下都讲究宗派族系,像淮军就是以安徽人为主,以李鸿章中堂大人马首是瞻。

淮军新军中,李氏家族里许多人都当长官,他们的新军标统李存智,据说是李中堂的侄孙。

就连他,姓李,在新军中也占了不少便宜。

“可你要骗了本官,那怎么说。”李队官目光炯炯地盯着陈天华,咬牙道。

陈天华双手一摆,抿笑道:

“李长官以为我在编故事,欺骗您,这完全可以理解,知人知面不知心嘛。但长官为何不想想,这万一是真的?!”

“退一万步说,倘若是假的,我四位兄弟的命和船只,可都在你手上捏着,你还担心什么?!”

李队官想了想,也对!

这世上的许多奇闻怪事,都是大家认为不可能,但他真的就存在。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嘛。

玛的,我又不损失什么,试试!

想到这里,李队官抓起桌上的大洋和铜板,在手掌上掂了几下,冷冷地甩了一句,“好吧!看你年青斯文,眉清目秀,也是个读书人,本官就准予你外出。”

“谢谢队官大人的恩准,您好事做到底,在下还想划出去一条船。”陈天华双手一拱朗声道。

借船?

这是交通工具嘛,否则,靠双脚要走到多久?

李队官只考虑了一秒,手一挥,“准了。”

“多谢!”

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

陈天华快步走到码头,解开一条划船往城里武林门方向划去。

看了下怀表,这时间已是下午三点过了,得抓紧时间。

太阳开始慢慢西下,淡阳笼纱,娉娉婷婷,春风拂过脸颊,掠起发稍,他却无心领会。

陈宗玉说过,他的府宅在杭州运司河南岸那一带。

运司河就是后世的劳动路,杭州府衙也在那边的河坊街上。

那一边,是杭州城繁华地段,许多达官贵人的府邸都建在那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