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火车铁轨,科技爆发(2/2)

>

因而。

在各行各业,都有大量读书人,因为考不上科举,迫于生计从事相关行业,几十年下来,这些读书人没总结出什么来,那才稀奇。

而后世一谈到西罗人,就说什么逻辑学什么的,说西罗人有理论。

理论比技术先出现,在后世可能觉得是常识,因为理论数学、理论物理这些层面上,的确如此,可在科学萌发之初呢?

打地基的时候,自然得先有技术,才有理论。

另外,基础理论,墨家也是有的,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什么?这是极限。

墨子还说过:“力,刑之所以奋也。”

总有人觉得“刑”字是通假字,应该通“形”,但实际上墨子要表达的,就是类似于挥砍之类的动作,力是动因,这一概念。

例如还有“力,重之谓下,与重,奋也。”这些理论。

当然,硬要说墨子没有公式,这些不算,只能算哲学,但墨子将重力与质量分开,需要找的不过是一个系数罢了。

这不能算成理论研究的前置步骤,只能算成哲学,那也挺有意思的。

毕竟,汉字不算科学嘛。

墨教的确继承了墨家最先进的技术,但墨家的这套思维逻辑,早就融合于华夏文明当中,因而但凡大一统王朝,华夏文明的科技就是世界最先进的。

朱棣也才有《永乐大典》可以编,最盛世的时候,因为有整个文明提供完整的“工业体系”,技术甚至能够反超墨教。

事实上。

如果大明能够顺利发展,根本就不需要墨教手中的那些技术,因为墨家墨教并无区别,但很可惜,这世上没有一厢情愿的事情。

士绅,是大明绕不过去的坎。

这是属于华夏文明的内生矛盾,是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官寮帝制以后,就必然存在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屠龙术,还有四百多年才会出现。

在此之前。

嘉靖十六年的现在,的确是墨教拥有更先进的技术,而大明朝廷则越来越倒退……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