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中举放榜(2/3)

而看着陆皖生,冷哼了一声:"你少哄我,服侍你的丫鬟每日跟我汇报三回,吃穿用度,你面色红润,又有哪里不对了?

这话说的,陆皖生咬了咬牙:"姐夫,你看看慕容姐姐,好歹我大堂兄也是慕容家的二姑爷,我出去瞧个病,还要这般管束着我?"

关于慕容家的家事,顾玉楼也不愿意插手,打了个忙字诀,跟慕容曦说了之后,便直奔书房而去,幕僚果然在等了:"康王,这次秋闱果然不出所料,是牛秉中和李如松妥协的结果。"

顾玉楼翻了翻写着试题的书页:"哦?怎么说?"

幕僚思索了一会,才道:"因为坊间早就开始猜测,今年是牛党出题,还是李党出题,甚至还有人为此开了赌局,所以官家震怒,逼着牛秉中和李如松在这件事上和解。所以出了一道模凌两可的题目。这朝闻道夕死可矣,本来是李如松做过注疏的,可能都会觉得是偏向李党的题目,可是,今年主考,却是牛党的骨干,甄敏达。"

甄敏达?是了,这厮,前不久,说是老母病好,又被起复了,他腿脚不好,腿说是在家摔的。

甄敏达本来是刑狱的好手,却被牛秉中推到了这个高度。

只怕当不起这个责任。

顾玉楼想了一会:"周云意的家属,在南边安顿的怎么样?"

幕僚也没想到顾玉楼这样直白说起周云意的事,不敢说话。

顾玉楼轻哼:"怕什么?我那个皇帝哥哥,说不得早就知道是我指示的,只不过碍于四皇叔,现在动不了我罢了。"

"周云意也没说错,这不是天下大乱的征兆,是什么?端午汛桃花汛,淹死了多少人,淹没了多少庄稼,今年的冬天,只怕又要有多少人要被饿死,冻死。"

幕僚不再说话。

顾玉楼也不说什么:"算了,你继续说,科考改卷子的事。"

幕僚这才再次开口:"是了,也就是说改卷的主考是甄敏达,是牛党的人。牛党自然要取用那些锐意进取的年轻举子。只可惜,那些刻意拍新党马屁的卷子,文章都做的狗屁不通,要么是花团锦绣,要么就是为了吹捧而吹捧,能切中题中之义的,根本就没几个,倒是这一张卷子,听说极得甄敏达喜欢,王爷你看。"

顾玉楼取来读完之后,微微笑了:"倒是一团朴实,不过这道的新解,的确闻所未闻。"

"我那皇帝哥哥怎么说?"

"听说官家也是属意这位做出新解的举子的。"

"那就是要列三元的了?去跟户部尚书透个信,他不是有个没出阁的闺女?让他把这个状元郎,好好地放在户部。"

顾玉楼一句话,有人生,有人死。

幕僚点了点头,立刻按照吩咐去做事。

大梁的军权在顾培楼那里,兵部是顾培楼的管辖,他只不过是没有得到主要清流的认可。兵部还是有几个牛李党争的人物的,大梁户部却握在了顾玉楼的手里,他的户部,实际上都是康党。

什么牛李党争,该用到银子的地方,还不是乖乖顺顺的。

===

中秋节前三天,还没放榜,崔举人就被定了亲。

他自己都糊里糊涂,只听媒人说女方家里家境不错,他未来岳父是个大官儿。他想着不管是不是大官儿吧,至少是个京官,看着今秋的科举,他又要落地,不如顺势定亲。

中秋前的第二天,正是放榜的时候。

他自己都没有想去,还是白礼同来找他同去。

白礼同说得好听:"起码得知道了结果,才能死心。"

看他喜上眉梢的样子,只怕笃定自己是前三元,才拉着自己去看榜的。

崔举人说不出什么心情,只能被白礼同拉着去看榜。

陆皖生也溜了出来,打算着看看这大梁都城的放榜,是个什么盛况。

他做生意,难得有偷闲的时候。

哪里想到,看榜的地方,人挤人,简直把他挤得透不过气来。甚至还有人,见他长得差不多,衣着好,还有几分文气,便要拉郎配,这也是多年的习俗。称为榜下捉婿的。

一些大户人家,往往都是趁着这时候,给自家未出嫁的女儿,定下一个榜上有名的举子,轻轻松松,有了个做官的女婿。

陆皖生费了好大力气,才挣脱开。

榜石上,贴红榜的官差还没来。

边上也有一个看似很像富家子弟的年轻人,也被一些大户人家的奴仆给捉住了,就等着放榜的时候,问了名姓在不在榜,也好捉回去当女婿。

年轻人还没被碰到,陆皖生倒是主持起公道来了,他扇子摇了摇,跟那些奴仆辩解:"他和我同行的,我们是上一期的举子,早有家室的。"

那些仆人将信将疑,后来那年轻人的家奴赶到,他们才退走了。

陆皖生倒是很有侠气,一只手勾在了那个年轻人的肩膀上,年轻人微微皱眉头,他身后的家仆似乎想上来,他见陆皖生没有恶意,挥了挥手,攀谈了几句,便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