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迎娶(2/3)

太过责怪。

陈德言看了韩昊的脸色,知道此人哄骗好了,心里也落了地。

此子越来越不好哄了。

韩昊没几日,联合同年上疏,请求朝廷派粮,救助金州辽民五十万。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激烈辩论。

内阁顶不住年轻御史们的活力,而朝廷实在无粮可救助几十万辽民,因此下文让金州自便。

也就是说,金州的辽民,金州自己想办法养活,给了便宜行事的权利。

最后金州副总兵唐清安上疏,请求朝廷增派兵饷,兵器,军马,船只,粮食。

金州军备齐,明年则北上收服失地。

下了这等军令状,加上御史们的围魏救赵之法,终归把京城的谣言给打压下去了。

不久,京城之女出嫁金州。

唐清安得知老奴派了使者来送书信,冷笑了两声。

他已经从北镇得知,老奴出关联合蒙古盟友,打退了林丹汗,获得了牛马羊牲畜草料无数。

林丹汗丢盔弃甲,大撤退上千里,一直跑过了来河才甩开了追兵。

算着日子,老奴在草原打仗的时候,都还挂念着自己,和那些个走私的商人宣扬他的苦处。

什么原来在海州储备了几百万石的物资,无数的盔甲兵器,都被那金州的将军一窝端了。

什么有这些物资,那金州的将军养十万精兵不再话下云云。

这些走私的商人把老奴的话带回了京城。

这件事如果不是三弟在京城替自己奔走,说动御史出面,加上各家勋贵出手平息谣言,后果不堪设想。

唐清安看完三弟的书信,吓得都要冒一身冷汗了。

金州上下,他现在威望极高,成为了他的一言堂,但是还没有高到他说造反,上下就随他造反的地步。

朝廷只要一纸公文,让他归京自辩,他就只能离开金州了。

他毕竟来金州才不到一年。

威望需要养的。

需要用时间来养的。

唐清安的计划,三年内可以自保,五年内可以听调不听宣,十年内才可以说姓唐。

老奴不出手则已,出手好狠。

才回到沈阳,又开始拿自己作妖了。

“把那使者当众割了鼻子耳朵,送回给老奴。”

唐清安下令,还在城外举着节杖的使者,被金州兵拖下马,在城外割掉了鼻子耳朵,大笑着放他离去。

老奴的使者满脸的鲜血,羞愤无比,恨意滔天。

他为老奴出使这些年,哪怕就是蒙古林丹汗,再怎么敌视老奴,也不敢羞辱老奴的使者。

万万没有想到,会在小小的金州收到如此摧残。

明年北上,本来就是唐清安的计划,收到三弟的书信,他就顺水推舟上奏了朝廷。

以此和老奴划清界限,向朝廷表态,他是一心为公的。

而这番老奴送上门的机会,正好可以获得朝廷的信任。

老奴积威日久,如何想到会有人敢这么激怒他。

唐清安却不怕他老奴。

因为贾琏的书信也送来了,告知唐将军,他千辛万苦,找到了机会到了澳门,红夷松了口,愿意卖大炮给大周。

只要红夷大炮运来了,就算老奴亲率大军来攻打金州,唐清安也不怕。

至于北上,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北上攻打复州,复州虽然土地多,但目前还排在后面,这几年都不在计划里。

登州府。

码头。

一个通道被清理出来了,本来就不够用的码头,其余的船只越发的拥挤。

但是一队盔甲鲜明的军士严密的列队,站的整整齐齐,码头上,金州旗帜的船只,独占这条通道,等待着贵人。

这般气势,其余的船只只能老老实实排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拥挤在其他处的通道卸货,装货。

大姑表嫂丁氏,大表嫂,周吉家的,李敦家的等一众婆媳,在棚子里等待着京城的队伍。

有亲兵去买了瓜果,点心,放在棚子里的桌面上,给这些婆媳打发时间。

周吉不时的眺望,应该已经到了呀。

众人等的心焦,终于。

“来了,来了。”

有人眼尖,看到了京城来的马车队伍。

码头上乐器响起。

婆媳们涌了上去,一名凤冠霞帔,顶着喜帕的新娘子,在丫鬟们的搀扶下上了轿子。

轿子直接抬上金州派来的大船,随后军士们才列队登船。

“啧啧,这就是金州将军的新娘子了。”

码头上,哪怕是见多识广的商贾们,也没有见过这般迎亲的,纷纷称奇。

等金州的大船驶离了码头,商贾们谈声越发大了起来。

“听说这位是滕妻,正妻是荣国府的小姐,因为年龄太小,先留在了家里。”

有从京城来的商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