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等待“李团长”(2/3)

的下滑。

到了蛮族攻打北镇,北镇同样有十万大军,基本都是新兵,朝廷补给兵器物资无数,也是久经训练。

结果呢?蛮族如入无人之境。”

唐清安摇了摇头。

秦可卿明白了又不明白。

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训练的士兵无法成为精兵,明白的是,只靠训练是成为不了精兵的。

秦可卿在沉思,唐清安也在沉思。

历史上连戚继光这等名将。

眼光超凡,认为卫所军队战斗力不行,于是请求新募兵训练,成营后出战。

三战三败,连官都丢了。

最后以老兵,老将为骨干,吸收前番的经验,继续招募新兵,才形成了战斗力。

加以他超凡的军事才能,有了他赫赫威名,以及名震古今的“戚家军”。

又如那天纵英才冠军侯霍去病。

他和他手底下那帮精锐之士,两者结合才有了千年来的武将最高声望。

同样,金州镇江这两万七千营兵,经历数次战火的老兵老将,才是唐清安四年里,攒下来的最重要的“家当”。

金州,镇江,不管是那个城池,都是比不上这两万七千营兵的重要性。

这两万七千精兵,才是他唐清安在大周声名赫赫的根子。

才是他敢小觑天下英雄的底气所在。

“既然如此,夫君为何又把这些精锐军士散发出去,导致这番的伤亡。”

秦可卿忍不住担忧道。

“这是争天命啊。”

唐清安说了句秦可卿不懂的话。

……

金州,镇江,各地周军疯狂的举动,令蛮族侧目。

而各处义民因为越来越多周兵支援的消息,越发的坚韧起来,当辽阳附近都出现了周兵的迹象后。

各地的民心都期盼着金州军,镇江军的部队。

越是如此,蛮族越是不敢分散军力,导致各地逃离的辽民也越来越多。

沉阳。

宫殿里。

“这金州的唐将军,是失了心智吗?”

各贝勒,大臣,额真,蒙古旗主,汉军将领,因为周军的举动,聚到殿内商议。

“他是想一个精兵换一百个辽民吗?”

代善纳闷的问道。

“如果是如此,那这买卖做得。”

费英东笑道。

辽民不光要消耗金州的物资,而精兵的伤亡,又会导致金州的战斗力下滑。

就算让金州收拢了百万辽民,难道还能指望这百万辽民为他打仗吗啊?

真要如此短视,费英东轻笑一声。

几年来。

蛮族先后打败了大周合计四五十万兵,又如何会惧毫无战斗力的百万辽民。

反而是金州镇江的几万精锐之兵,才是蛮族忌惮的。

以这近三万精兵为主干,可以扩充十万有战斗力的大军,加以时日则令人担忧。

“可随着这些周兵的骚扰,各处辽民胆子越来越大,恐怕会对我们搜刮辽民之策造成影响。”

黄台吉迟疑道。

他们原先的计划,就是通过搜刮治下数百万辽民,积蓄大军所需,然后全夺辽东。

联合蒙古盟友,窥视山海关。

政策虽然是如此,也不能一下子把数百万辽民逼上死路。

不然百万辽民一下皆反,就算屠戮殆尽,物资却也没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一步步分裂辽民。

先穷户,再中户,最后富户。

劫掠,屠杀部分反抗的,加大劫掠力度,再屠杀部分反抗的,最后劫掠一空,然后屠杀殆尽。

分步骤而来,犹如温水煮青蛙。

现在因为周军的举动,不管是消灭义民,还是稳定后方,蛮族的步伐被打乱了。

《最初进化》

“只要能尽灭金州镇江精兵,耽误年余又如何。”

认为皇台吉不懂“舍得”两字,代善嘲笑道。

听到代善对皇台吉的讥笑,众人都默不作声,不敢插手两人的事。

随着大汗身体每况愈下,两人之间越发的势如水火。

“金州的唐将军如何会是短视之人,我不信他会不懂这些道理,定然有我们没有想到的。”

皇台吉反驳道。

“哼。”

代善冷哼一声。

“我看你是被他的名声吓住了,真是胆小之极。”

“够了。”

老奴沉声说道。

老奴虽然病了,但是他戎马一生,从无到有建立国家,蛮族中威望无良。

殿内立马安静下来。

皇台吉和代善都停止了争执。

老奴沉吟着。

因为他也看不懂金州将军的举动。

虽然认为此人资质中上之才,不过此人每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