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因小失大(2/3)

名将。

和毛文龙一般无二,他接济百万辽民,从无到有建立军队。

毛文龙也使劲了手段,威逼朝鲜,走私贸易,派人到朝鲜采参,和国内商人达成协议等等。

至于他私下里如何享受,只能说他不是圣人。

不管自己是怎么想的。

只要自己向朝廷索要逼迫粮食,那么朝廷的人就会认为他跋扈,因为他有割据的实力,这才是根本的原因。

而辽西的李达祖,史鼐,向朝廷索要兵饷粮饷,朝廷却没有认为他们跋扈。

因为他们的辽西走廊,靠近京师,从一开始就有朝廷物资的接应,和官员治理民生。

除非唐清安不顾辽民的死活,只管军队,不向朝廷索要大量的物资。

可是唐清安自认为自己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和百姓们互相成就的。

朝廷。

从一开始就不在他的眼里。

他受到的教育。

以民为本。

天地君亲师的顺序,早就被扫到垃圾堆里。

如果谁跟他谈起爱皇帝要大过爱家人,他只会一笑而过,懒得理会。

“朝鲜各岛还大有可为。”

见气氛僵硬,李成贤笑道。

众人纷纷看向他。

“新安岛养活个一万余人不成问题,莞岛虽然附近小岛屿极多,但是大多岛都不能住人。

能开发田亩的,我估计能开垦出三四万亩农田。

南海岛,也能开发出四万亩。

巨济岛才是最厉害的,虽然不如济州岛大,但是岛上平原多,可以开发出个十万亩。”

李成贤在朝鲜一年了,对各岛了如指掌。

听到李成贤的话,唐清安暗自点头。

巨济岛是朝鲜第二大岛,岛上未来人口高达二三十万人,还有个济州岛,人口高达六七十万。

“最了不得的就是济州岛,不光草原多,且平原面积也大,还能开垦出二十余万亩土地。”

李成贤说道详细。

“朝鲜八百岛,已合计开垦出近十万亩田,现在各岛人口都已安置就位,水利也修的极多。

因此到明年播种前,开垦的田亩将到达顶峰,我预计能多新垦出田亩三十万。

也就是说全部合计有四十万亩田。”

刚刚李成贤说的几个大岛,都是朝鲜最大的岛屿,合起来的面积,能超过朝鲜一个道,加上其余的数百岛,能就更大了。

朝鲜大大小小十三个道。

因此众人并没有意外。

“这些岛屿周边的渔源极多,可以让船厂在此地设立分场,建造小渔船,在海域周边即可收获渔获。

而且岛摊上的贝类更是不可计数,现在朝鲜各岛安置了辽民不足五万人。

我认为可以收纳十余万人,这十余万人不但可以屯田,也可以在海滩获得吃食。

等有了舟船,也能沿海岸捕鱼,甚至直接做木筏,到岸边也能获得些渔获。

既能让这十余万人自给自足,又能屯田获取粮食,每年还能向金州镇江,供应近六十万石粮米。”

“好。”

唐清安笑道。

对李成贤的思路,唐清安非常满意。

十余万人争取自给自足,再向内部供应近六十万石粮米,虽然不太可能完全实现。

彷如长白山东岸,本来山中有不可计数的野物,但是当进山捕获的人数超过十万,那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因此朝鲜各岛海滩极广,但是也经不住十余万人的吃用,两三个月就能消耗一空。

金州各岛都是如此,现在的海滩上哪里还有什么贝类,只能碰运气才能捡到。

可是李成贤的确值得他的夸赞。

从来不抱怨,从来不提出困难。

辛劳做事,发现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朝鲜各岛虽然合起来面积极大,有它的优势。

但是能发展到李成贤的规划,李成贤功不可没。

“我有个想法。”

陶杰也说道。

“将军可否把朝鲜的手段,同样用到琉球国上?”

琉球?

武震孟和朱秀露出了茫然的目光。

刘承敏从小跟随大哥学习,知道周边的国家,冯胜之和谢友成作为读书人,知道琉球是大周的藩国。

谢友成和陶杰两人在朝鲜呆了一年余,更加清楚琉球的形势。

唐清安迟疑。

他能顺利插手朝鲜的事,是因为正好有这个天时,碰到了朝鲜政变,又急需要外部的支援。

不过是把历史上发生的事,复制了一遍而已。

因此朝鲜国内不但没有反对他插手朝鲜内政,反而新的当权贵族还鼎力支持他。

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琉球可不同。

琉球的国王可不会愿意外部势力来剥削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