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庆功(2/3)

雨的枪兵方阵。

蛮族骑兵骑艺娴熟,在骑将的带领下,趁着长枪兵方阵合拢之前的空档,扭转方向从空隙中冲了出去。

犹如水中的鱼一般,竟然窜出了步兵方阵,一边拉弓射箭,一边找着对面的薄弱之处。

金江军的鸟铳兵,弓箭手,在长枪兵和车兵的掩护下,纷纷向骑兵射击。

双方的战损都高了起来,骑兵的战损更高,因此蛮族骑兵绕的更远了些,不在纠缠和对面互射。

正要杀到炮兵阵地里面,金江军的骑兵赶来了。

“砰砰砰。”

当头就是一轮三眼铳,给了蛮族骑兵不少的伤亡,然后金江军骑兵准备缠上蛮族骑兵。

金江军的步兵方阵,正往这一块压过来。

只要缠住蛮族骑兵,要不了多久,赶来支援的步兵方阵,就能把蛮族骑兵团团围困。

蛮族骑兵知道厉害,不敢和金江骑兵纠缠,一个在前面窜,一个在后面追。

可是金江骑兵不少,越来越多的骑兵队伍,渐渐把蛮族骑兵合围起来。

蛮族骑兵的诺腾空间越来越少,陷入了泥潭。

蛮族的重甲兵,和金江军的刀盾兵厮杀成一片,也胶着起来,杀得难解难分。

金江军的精兵,着甲率很高,就算从京城运来的衣甲锈迹破烂,经过金州军械所的维修,也焕然一新。

蛮兵弓兵只能选择用重箭才能破金江军士兵的衣甲,不一会就无力拉弓射箭。

而金江军的弓箭手不提,鸟铳手没有疲惫,除了方阵里都是烟雾,影响了视线外,仍然有条不絮的射击。

弗昂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金江军细节之处,可能还比不上己方。

但是不管是士兵的坚韧,还是各方阵的布置,以及军士之间的配合,都已然算得上精锐。

不但没有给他可趁之机,反而因为兵器更利,自己竟然落入了下方。

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他参加过萨尔浒之战,这些正和他厮杀的金江军,和当初萨尔浒大周的精兵比起来,已经不弱于人。

想到此节,他心里季动了起来。

大汗从海州最多带四万兵来,自己这番如果兵败,得利赢城不知道情形如何。

算少不算多,大汗只有五万余兵。

比前番萨尔浒之战兵力都还要少一些。

而金江军兵力十数万,其中金江军本部就高达七万。

那金江军会分兵,给大汗可趁之机吗?

如果没有。

那大汗以五万余兵,攻打金江七万精兵,数万援兵,而对方又有不可思议的火炮之利。

弗昂枯冷汗直流。

他能败,大汗不能败。

是的。

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他已经知道自己对抗不了金江军。

城池不足凭。

五千对抗十倍以上战力不比已方差多少的金江军,而对方兵器更甚。

……

一处山坡。

亲卫营严阵以待。

唐清安和诸将,看着远处城墙下厮杀一片的阵地,从一开始的担忧,到现在轻松了起来。

不管弗昂枯做出如何应对,他的兵将们都能针锋相对。

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

提前做出部署,但是当战争开动起来,前线各阵的将官,就要根据形势发生改变,这才是最考验军队的时候。

能万变中保持不乱,凌然有序发挥作用,且不给对手可趁之机,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军。

就说那蛮族骑兵,如果放任他窜了出来,那么十几里几十里的营军,终归会让他寻到漏洞。

而前线各阵能逼的对方骑兵左突右冲都无法成功,可见其临危不乱,各部之间的配合。

“武震孟指挥的不错,各营也不错。”

唐清安笑道。

众将看在眼里,也十分的佩服。

不提金江军。

国内派来的援军,兵虽然不精,但是老将不少,看得出其中的厉害,也十分的钦佩。

至于朝鲜的援军,比起大周的援兵,差了不知多少倍,毕竟朝鲜几十年没有打过仗了。

哪里看到过这般阵势。

不提朝鲜军士面色发白,就是朝鲜的将领们,也面如土色。

他们不知道金江军的军士们,是如何做到顶着敌人弓失,不惧死亡和蛮兵互射。

谁不怕死?

如果换成是己方,朝鲜将领心里纷纷恐惧不已。

恐怕朝鲜军会一触即溃。

是的。

一触即溃。

这就是精兵和新兵的差距。

唐清安把朝鲜将领的神色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有了这回亲眼所见。

朝鲜有不轨之心的人,到底要好好考量了。

史书中经常记载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