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千变万化(2/3)


可是谁让他又是锦州军出身,又和唐清安关系匪浅,逢年过节,唐清安都会派人送礼。

不以身份的改变而忘记他这位长辈。

既然如此,他只能选择硬着头皮。

“不过是喝醉了的武夫,控制不住闹了些口角,如今各镇齐聚,大好的日子,不必在乎这等小事,坏了大家的性质。”

“哈哈哈。”

无人理会,韩彬笑得尴尬。

两拨人中,还有一波吴宏,王纯,王凤,常栋等将领,表情比较微妙。

他们无疑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

可同样也不愿意辽东经略现在和金江镇撕破脸皮,他们还规制于平辽侯。

真要是辽东经略处置了刘承敏。

平辽侯奈何不了经略,可是能拿他们撒气的。

以平辽侯在金江镇的威望和手段,要是处置他们,他们还真无力抵抗。

“你意如何?”

魏毅冷冷的看向刘承敏。

听到魏毅的语气,韩彬心里咯噔一下,面露焦急,却又无能为力。

辽东经略的身份地位太高了。

独面压力的刘承敏面色不变。

他的确猜不到魏毅的下一步到底如何,此人城府太深,不过此人要真是敢杀人。

那他也敢杀人。

“彭大海为国杀敌数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请经略看在他的苦劳情分上,不要轻易处罚他。

不过是两人的口角,军中常态,并无对经略冒犯之意。”

刘承敏说完,又看向那名惹事的锦州武将。

“你们两人闹着玩,惊动了经略确实不该,不过咱们军中武夫向来直来直去。

嘴上骂两句,也就过去了,你说是也不是。”

那名武将顶着刘承敏的目光,内心犹豫不决。

他当然知道此人。

唐清安,刘承敏,原来分别是东海堡的百户和试百户。

在前经略史鼐还在时,常说锦州军是金江镇的娘家,两家实为一体,当齐心协力共拒蛮族。

所以他内心实则对此二人并无仇恨。

锦州大将刘英,赵雍,李坚,罗明,程之信,也冷眼看着此人的表现。

冷汗直流。

他不敢违抗。

“虽然是口角,可不该掀桌子,此乃经略大人为各镇准备的宴席,如此之态,可见心中对经略毫无畏惧。

经略代表朝廷,请问刘总兵,此人内心还有朝廷吗?当不当得责罚?”

此人硬着头皮说道。

“那你呢?”

闻言,刘承敏目光森然。

“我无视军纪,导致这般事端,愿意领二十军棍。”

彭大海听到。

“我也愿意.....”

“住嘴。”

刘承敏喝到。

就算是打军棍,谁来打?

同样的二十军棍,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彭大海一辈子在军中,脑筋比较直,没有想到其中的机密,刘承敏则十分的了解。

从小大哥和三弟就没有少聊过,他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彭大海愣了愣。

虽然还没想明白,但是知道刘承敏定然是为了他好,因此闭口不说话了。

“这件事到此为止,如果经略感到不快,我向经略赔罪,回去金州后告知平辽候,平辽候定然向经略赔礼。”

魏毅一脸的平静,让人看不出的他想法。

他其实非常想要把这些顽固的军头按军法行事,让军中知道朝廷的威严。

唐清安。

想到此人,魏毅忍住了。

虎头还在,需要继续麻痹对方,杀了这一二人容易,却打草惊蛇。

“好,好,好。”

魏毅突然笑道。

“尔等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是朝廷的一个首将,为了震肃法纪,本当处置一二。

不过考虑你们都有功劳在身,因此不忍责罚。

虽然如此,你们当谨克己规,以此为醒,时刻提醒自己,朝廷法度不可冒犯。

当知你们所有乃朝廷所赐,需内有忠义,忠君报效,如此才有好的结局,为子孙遗留恩泽。”

“我等领命。”

刘承敏当即恭敬的说道。

魏毅点点头,竟然又拉着刘承敏的手,亲自拉他入席,面无改色的笑道。

“你原来是金陵人,我深知金陵的繁华,不知你的大哥可想念金陵老家。

又闻平辽候六七年未归家祭祖,可是有回家扫墓之心?”

众人见状都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闹归闹。

可要是闹成了死仇,那就划不来。

而且刘承敏和锦乡侯府定了亲事。

在场不少将领出自北镇。

不提众人的复杂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