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将动(第二更求订阅)(2/3)

,和蒙古走私贩马的商道早已断绝。

因此济州岛的马政,地位直线上升,是金江镇头等军事大事,乃至济州岛的屯田,都需要为马政让道。

“济州岛马有五千匹。”

马政官员的汇报,唐清安开心不起来,听起来不少,可是对于金江镇的战马来说,远远不足用。

一场战事下来,失去的战马并不比军士少。

而蒙古以前走私的马,都是被骟势的公马,蒙古人又不傻,不会卖种马。

济州岛的五千匹马,绝大部分还是来自国内,朝鲜,极少部分才是出自蒙古。

从蒙古走私的被骟势的公马,十中挑一用去做战马,再挑部分给骑步兵使用,剩下的只能做驽马。

可以预见,不要几年金江镇将陷入战马急缺的困境,六千骑兵,以济州岛的马政。

每年能培养出数百匹合格的战马,能维持金江镇骑兵的供应就不错了。

至于扩充骑兵,此事不好解决。

“马政的事不可疏忽,多余的话我也不重复提了,你们当晓得轻重,马政你们好好办,我放心诸位。”

唐清安勉励了一番,最后才去见为开市准备的商铺,仓库等。

李成贤当仁不让,亲自主动介绍。

一行人走在空空的街道上,两排整齐的铺子,上面已经开始挂起商户的匾额。

“这些铺子虽然目前还没人,却基本都被金陵的商贾购买了,也陆续派了些伙计来打理。

要不了多久,各家商贾的掌柜就要率人来,就不会再有现在的安宁。”

李成贤神采奕奕的说道。

这些商铺都会收门摊税,光此项就能解决整个朝鲜各岛官府的开支,算是不小的政绩。

他当初做保证,朝鲜各岛自给自足,不要金江镇额外的开支,如今大致已经做到。

“不错。”

唐清安和李成贤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因此不像对其他官员那般。

“金陵的唐佥事亲自来过济州岛,和我透过底,金陵商贾光各色布匹就准备了三十万匹。

其余茶叶,瓷器等也是不可计数,按照将军的规划,咱们垄断价格,获利至少在七十万两。”

听到七十万两,唐清安终于忍不住,笑得闭不上嘴。

“不容易啊。”

听到将军的感叹,李成贤也内心欣慰。

为了这互市的事,他们准备了两年。

将军布置的局太大。

每年大周生产的麻棉布匹,乃至茶叶,瓷器都是有定数,根据往年的贩卖情况,或增或减。

而将军一出手,光丝绸景缎就是三十万匹。

松江锦布一年的产量也才两千万匹。

大周一年生产长途贩卖的布匹高达四千万匹,可将军做海贸用的,都是比较名贵的丝布。

不是小买卖能比的。

如果不提前布置,提前扩大生产,这一年多出了的三十万匹的采购量,是无法获得货源的。

而茶叶,瓷器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宗商品的贸易,不是市井之间的贩卖可比拟。

更何况将军是无中生有。

国内这边,靠着勋贵的背书和投资,夷人那边,靠着王丰肃等教士的背书,以及对大周商品的迫切需求,双方才能一拍即合。

凭空多产出了高达数百万两银子的商品。

但凡有误,其中的风险,会导致无数的商人破产。

“互市的事,利益重大,也风险极多,又是第一次举行互市,万不得出疏漏。

如果这次互市失败,商人们将不在信任我们,想要再重新打开局面则千难万难。

你应该得知我最近的难处,这般忍气吞声,就是为了此事不受影响。

现在又迫在眉睫,眼看着要成功了,更加要警惕些,要做到未雨绸缪。

任何有碍互市的风险阻碍,你都要提前解决,不可等发生后来补救。

虽有古话言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之语,可有些事还真就很难补救回来。”

将军慎重的交代,李成贤却没有觉得有什么危机。

广东那边将军把口子堵住了,金陵那边有各家勋贵出面,海面上有金江镇水师维持海道。

“唯有忧虑的就是朝廷,如果朝廷重新恢复金陵的海禁,只怕就算有走私,也达不到咱们的计划。”

“朝廷无忧。”

唐清安不以为意。

根据贾鉴所言,蛮族皇台吉到底忍耐不住了,准备对辽西动手。

李成贤听到将军的解释,叹了一声。

“朝廷真是昏庸,大敌未决,却着急飞鸟尽,良弓藏,实在是不可理喻。”

李成贤和冯胜之等人不同,也不像顾应时这等铁了心的支持将军。

他属于中间派。

在此事上,即不反对将军,也不支持将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