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决战(2/3)

饷是一百八十万两,粮饷是六十万石,还不包括打仗时候的行粮等等。

另外还有民夫,战马的草料等等。

大周可以供应十万,二十万野战军,而金江镇的话,是很难供应的。

历史上的大帆船贸易,最高峰时期的年份,一年也才三百万两银子的商贸,不是税银。

所以只能趁这两年,大周还有口气。

靠着双方不多的信任,以攻灭蛮族的理由,能从大周挤出所需要的物资。

以及大周国内的援兵,破船还有三千钉,总还是有能打的军队。

例如浙江兵,例如川兵,例如山西毛葫芦兵等等。

朝鲜的民生也越来越艰难,国力同样在下滑。

继续等下去。

金江镇并得不到优势。

“民乱。”

谢友成听完将军的担忧,认为民乱会拖垮大明,他不知道该不该信,不过将军如此认为。

那么他就理解了,为何将军生出了,明年就要和蛮族决战的想法。

“蛮族的存在,有些拖累我了。”

唐清安说了一句谢友成没弄明白的话,将军也没有向他详细的解释。

蛮族的存在,导致唐清安什么事都无法做。

空有十万大军,只能耗在辽东。

不解决身侧的蛮族,唐清安一兵都不敢派出海外。

谢友成是军司的头脑,所以他必须明白明年的计划,以调整军司的规划。

朝鲜国。

陶杰和刘兴祚,来自金州的快船,停留在了汉江上,两人查阅了来人递来的公函,皆一头雾水。

两人一文一武留守朝鲜,怎么会临时让两人都回国呢。

问了来人,那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说是军司的要求,让两人回去叙职。

这就越发搞不懂了。

军司对于刘兴祚的要求,还算说得过去,自己又不归军司管,如何让自己回去叙职呢。

陶杰比较谨慎,翻来覆去的询问那人,那人最后推诿不过。

“听说好像是将军的要求,到底什么情况我真不知道。”

见到那人这般为难,陶杰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和刘兴祚归国。

二人回到金州不久,即得到将军派人来唤的召见。

不光是他们,连去各地巡视,为秋收做准备的冯胜之,顾应时等人都招了回来。

金江镇节度府。

文官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朱文,顾道初,贾鉴,陶鏴,陶杰。

武官刘承敏,武震孟,朱秀,彭大海,李伯升,陈凯武,刘兴祚。

这般高规格,众人明白肯定是有大事要商议。

“明年六月进攻蛮族。”

绝密的会议,门外驻守的亲卫,都散开很远。

虽然有所准备,可是听到将军所言,众人内心都感受到了压力。

他们倒不是惧怕蛮族,不过是认为,明年就要攻打蛮族,是否有些吃力。

谢友成作为军司司马,开始为众人讲解未来几年可能的形势。

最后告知众人。

明年乃至后年,才是最有利的时间,不然越往后,金江镇反而可能会力有未逮。

众人对国内情况不熟,听到谢友成的告知,大多人都感到不敢信。

大周如何会这般不堪,被民乱拖入沉渊。

“不管大周如何,但是以咱们目前的形势,明年两年,的确是最合适的时候。

因为大周会开始打压我们,不如趁现在,如军司所言,以平蛮的理由,让大周暂时支持我们。”

顾应时想到的另外一方面,众人觉得这个理由倒成立。

“朝鲜的三部义军,还有驻镇江的五千兵,有些战斗力,其余的卫所军不堪使用。

但是明年朝鲜还是要派出五万军,与金江军合军。

此事交给陶杰,刘兴祚,去和朝鲜国主,以及两班贵族协商,解决了蛮族。

不论是金江镇还是朝鲜,都能缓口气,恢复民生。”

听到五万这个数字,陶杰和刘兴祚互相看了看,皆不敢应承。

朝鲜虽然有三百余万民,但是民生困顿,如何能抽出五万兵呢,将军的要求,太过让人为难了。

“朝鲜必须出军,此事绝对不能光金江镇做出牺牲。”

将军在这些事情上,向来斤斤计较,必定锱铢必较,十足的小家子气。

习惯了上国做派的人,这些年来,也习惯了将军如此。

“我会上疏朝廷,关于明年平蛮之事,不光请求调集物资,也请调国内精兵。

我想朝廷不会拒绝,反而乐于我金江镇的实力,消耗在蛮族身上。”

这件事的确不怎么难。

以将军在国内的关系和跟脚,敲一下边鼓,极大的可能办成。

倒是朝鲜的事不好办成。

“就怕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