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奸雄(2/3)

之笑道。

谢友成摇了摇头。

见到谢友成的行为,冯胜之知道自己说错了,不过不以为意,他本来就不善于军事。

“广宁前屯卫的长城外的草原,游牧的部落为赖蟒等酋,宁远卫的长城外的草原,游牧的部落为獐兔、拱兔等酋。

广宁的长城外的草原,游牧的部落为小歹青、以儿邓、黄台吉等酋……”

贾鉴解释了这一次外出蒙古,对各部落的摸查了解。

你是哪个部落的。

小歹青部落的。

在哪里?



你是哪个地方的。

京城的。

在哪里?

往西走云云里路就到了。

这就是大周和草原部落的不同。

连大汗的部落,动不动迁移上千里,何况更小的部落。

例如朵颜三卫。

原来的朵颜三卫,是前明,乃至大周册封的,指挥使,同知等等,后来被左右翼蒙古共同瓜分了牧民。

名义上却还是朵颜三卫。

总之。

内地的城池是固定的,草原的部落是流动和变化的。

内地的城池,这段时间的官员是这个人,过段时间是另外一个人,但是城池一直都在。

草原众多的小部落,这一块牧地原来是这个部落,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没有部落了,或者变成另外一个部落。

偏偏左翼蒙古和右翼蒙古又不一样。

右翼蒙古已经全面接受了大周的册封,每个部落的台吉,都会领取大周的册封,以和大周互市获得需要的物资。

而左翼蒙古一直以来,都以强硬的手段,想要获得大周的物资。

其实左翼蒙古并不是一定要用强硬的手段,来获得大周的物资,可是大周的分化策略就是如此,承袭大明。

和右翼蒙古互市了,就不会再和左翼蒙古互市。

因此左翼蒙古从前明开始,乃至到大周,一直都是大患。

以前辽东都司还在时,册封了左翼蒙古部分的部落,收集了很多左翼蒙古的信息,且和左翼蒙古各部落,都有联系。

随着辽东都司的陷落,以及蛮族隔绝了大周和左翼蒙古,除了林丹汗这种大部落。

下面的中小部落,已经无法探知。

刘兴祚为贾鉴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贾鉴一一介绍完,众人才对辽东长城外的草原有了直接的认知。

唐清安也听完了贾鉴的介绍,心中越发的肯定。

大周承袭大明,因为当初国内的战乱,国内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但是大周外部却没有变。

和同时期的大明是一样的形势。

如果是这般的话,唐清安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时代中,要论对蒙古的了解,无人能超过他。

甚至林丹汗,都不如自己对蒙古的了解。

“蒙古是可以拉拢过来的。”

唐清安肯定的对众人说道。

将军如果如此自信,那必定是十拿九稳。

众人心中高兴的同时,也竖起了耳朵,听将军的说法。

唐清安没有乱说,而是从一开始的形势讲起,让众人认可自己的说法。

“蛮族未崛起之前,喀尔喀各部台吉,对于蛮族攻打大周,是乐见其成的。

但是就和咱们对蒙古的感情很复杂一般,蒙古的台吉,对大周的感情也很复杂,不能只用敌我关系来论处。”

众人倒是第一次听到这股论调,神情错愕。

唐清安把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

这是事实,哪怕这个时期的人没有这个认识,可是行动上,双方就是如此。

后世的史料得出的结论。

“老奴发誓攻打大周前,想要拉拢喀尔喀各部,喀尔喀部的台吉,并没有认可,但是却答应了老奴。

《踏星》

诸位知道喀尔喀各部,是如何来攻打大周的吗?”

众人摇了摇头,刘兴祚倒是知道,不过看见将军兴头上,当然也不会打扰他。

“我这里有一些从朝廷兵部刚获得的以前辽东各地的旧军报,本来是提供给金江镇参考的,我却发现了不少好玩的事情,大家都看看。”

唐清安笑着让人把旧军报发给众人。

“庆云守堡沉时行禀报,十四日己时分,有新安关进入福余卫夷酋煖兔、宰赛、卜儿亥三营下通夷伍百名到堡。

即令通事说称,“有我们赶车二百辆,装载木植干柴,又随带牛马羊只、皮毡等物来卖。”

“宰赛营下通夷把气革儿说,有宰赛、煖兔、卜儿亥等各营达子驮带盔甲俱到辽河两岸下营,上关讨赏。

又有憨传调我们各营达子头儿会议,要犯抢南朝,不知那地方,令我们外边,煖兔儿子八个都不听他,老子各带部下达子来争赏等情。”

蛮族是计划当月十五日去攻打抚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