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婚事(2/3)

人口,必须散落成沙,哪怕是一个数百人的小部落,也需要广大的草原。

牛羊马都要吃草,牲畜的嘴中,把草原上的草连根嚼起,露出黄色的土地。

随着草原部落的繁衍,乃至多次聚集大军,驱赶的不可计数的羊群,已经啃食光了多片草原。

因为啃食过甚,破坏了循环。

越来越多的荒漠开始形成,更加减少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地。

蒙古的部落,生活越发的困顿,各种生活资料,都需要从大周获取,因此。

辽西外的部落,和大周的关系一直不错,其中的代表就是拱兔部。

对大周强硬的部落,基本上是元朝统治者,退出国内缩回草原的后代。

例如林丹汗,粆花等,都是黄金家族血脉。

他们有野心,想要入主中原,而其余的草原部落,没有这等野心,更多的是想要生存。gxs.co

草原和农耕不同,统治力薄弱,各部落的自主权都极大。

忠顺王派了使者。

广宁前屯卫边境外的赖蟒等部落头人,宁远卫城外的獐兔、拱兔等部落头人等等。

沿着辽西长城外走了一圈,以大岭山堡,大福堡,大胜堡,大定堡等边堡,开放互市。

因为当初蛮族势大,导致大周和这些部落逐渐失去了联系,现在响应忠顺王的号召。

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重新接受大周的册封,领取大周的封赏,其部落在各地附近的兵堡,按时举行互市。

草原部落提供牲畜的毛皮,牛,羊,马等牲口,大周的商人,则提供盐,布等生活必需品。

双方进行了结盟,共同约定出兵互保。

这些部落虽小,但是合起来却不可小觑,其中的青壮,能募集出上万的蒙古骑兵。

同时开始试探联系喀尔喀五大本部,如果能达到忠顺王的目的,那么只蒙古勇士,就能提供数万骑兵。

蒙古人人皆善骑射,连妇孺幼儿都能跑马拉弓,当然不止数万之数,不过已经能令忠顺王满意。

为了报复金江镇,也是试探,忠顺王招来史鼐。

史鼐从海州回宁远的路上,已经知道必然没有什么好事,他更乐于保持现状。

可惜忠顺王却不愿意,一定要压服金江镇。

史鼐看来,何必呢。

金江军的实力,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朝廷在辽东的军力不如金江镇,也影响不了金江镇。

既然金江镇还愿意听从朝廷,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也比逼的对方造反要强。

反而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拜见了忠顺王,史鼐被引入座,果然,还未等他喝完杯中的茶,忠顺王就告诉了他的目的。

要催促辽东都司,治理海州城外的百姓,纳入朝廷的统治。

史鼐露出苦笑。

他在海州只有千余兵,而金江军在那一带,有上万精兵,忠顺王想要试探金江镇的底线,却把他架在火上烤。

虽然是让辽东都司出面,但是逼的金江军动手,他能逃得过?

以他和平辽侯的关系,大概是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他可不想当俘虏,影响家族门楣。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史鼐没有明言反对,但是却劝慰道。

忠顺王皱眉。

辽东的百姓,如今绝大部分都投奔了金江镇,他听闻金江镇的官员,安置了数十万百姓在海州。

听到这个消息,不能不让他动心。

整个辽西,包括军兵,也才十余万人口,获得海州的人口,不光能增加辽西的实力,还能削弱金江镇。

唯一的顾虑,就是金江镇谋反。

忠顺王和史鼐想的不一样。

史鼐顾忌自己的利益,想要保持现状,忠顺王却不想养虎为患。

现在的朝廷,和金江镇搅合过密。无法轻易的分割清楚,他倒是要逼迫金江镇彻底表态,是否会抗拒朝廷。

现在的形势,对金江镇有利,又能轻易攻打蛮族,又能从大周国内获得想要的物资。

所以忠顺王想要打破。

如果金江镇真的造反,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掀了桌子,他也好靠着朝廷放手施为。

包括之前和蛮族使者谈判,正如蛮族使者所言。

趁着蛮族未被金江军消灭前,看清楚平辽侯的真实面目,以拉拢蛮族,共同对抗金江军才是上策。

史鼐无法抗拒忠顺王,他虽然和唐清安亲厚,但是在国内家大业大,是不可能投靠唐清安的。

带着王命回去海州,联系贾雨村,让贾雨村带着辽东都司的官员,去治理海州成为的百姓,恢复朝廷的制度。

唐清安带着亲卫军,离开了金州,全军至营口,约见数十里外海州城内的史鼐。

“史公,我和贾府的亲事还是史公做媒,难道史公只管一半吗?”

史鼐听到唐清安笑呵呵的话,心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