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其人之道相还(2/5)

船,但是航线不对,一艘是发往济州岛,一艘发往镇江。

明日才有快船回来出发去登莱,而最快发往登莱的船只,就是这首货船。

货船上已经腾出了两间干净宽敞的舱房,不会影响司务歇息的。”

蔡文本来兴趣不高。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他已经有了新的家室,且添了一名新子,老年得子,算是缓解了他的痛苦。

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

他当年四十出头和将军结识,如今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而儿子还不到三岁。

为了攒足资历,一心扑在公事上,不受外界的影响。

将军威望越来越高。

投奔将军的人也越来越多。

节度府中,就有不少将军的亲族,乌家,薛家,秦家,还有勋贵子弟,柳湘莲等。

这些事。

都没有影响到蔡文,埋首做事,不亲近他们,也不特意疏远,公事公办的态度。

薛蝌,秦钟等人目前是文书,这些事是他们的公事,倒是机缘巧合,让两人有了共处的机会。

薛蝌,秦钟。

一个性格精明,做事犀利,一个性格温和,做事稳重。….两人身份特殊,名气都不小,上下皆赞二人才华横溢,前途广大。

蔡文有所耳闻,现在听到秦钟的汇报,细致且周到,果然如传言一般。

“不要影响货船。”

闻言,薛蝌连连摇头,解释现在不是旺季,货船上还有不少的空舱呢。

见状。

蔡文也不再多言。

薛蝌没有木棍打蛇,蛇随棍上,顺势攀谈,以攀结对方。

到了旅顺的码头,官员前来迎接,离开前,蔡文拍了拍薛蝌的肩膀,终于夸赞了一句。

“你不错,保持下去。”

留下这句话,蔡文带着两名吏员,登上了货船。

薛蝌的身份本就不同。

做事犀利,但是性格却不急躁,蔡文的确看好这名后生,这种背景的人,最忌讳急切。

年纪轻轻就能沉得住气,那么十年后,定然有他的位置。

薛蝌得到表扬也没有骄傲,和往常一样的神情,见货船离开后,谢绝了官员的请客,独自回去了金州。

堂兄薛蟠来找过他。

还带来了王子腾的口信,让他在金江镇好生做事,不要辜负机会,不为旁人,也要为他的堂姐争口气。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王府会全力出手。

话中的意思薛蝌明白。

“唉。”

薛蝌叹了口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将军曾经说过,人情往来避免不了,将军也避免不了,但是任何事物都要有度。

薛蝌理解为无规矩不成方圆。

所有的事务,都要在规矩中,不得破坏规矩。

大周目前的国情,就是人情大过一切,导致规矩败坏,制度崩殂,纲纪松散。

人们不畏惧法度,只看重人情。

一切事务都不受法度的控制,只以人情来解决。

例如陕西一地的兵变,根源就有子钱家。

对于子钱家,大周有严格的律法来控制,什么九出十三归等等都是违法的。

可是人情大过了法律。

子钱家们联手军官,肆意剥削士兵,就是破坏了规矩,导致了最坏的事情。

又犹如土地的兼并。

致仕的阁老璠皓,其家族在老家,占地高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百姓控告的状纸堆积如山。

面对如此的形势,没有人出面接状,因为这就是人情。

哪怕是璠皓的政敌刘一儒,也没有以此来对付璠皓,反而把此事平息了下去。

做好了人情,才是好名声。

真要是有官员,接了状纸,哪怕不抓捕璠皓的违法犯忌的家人,只命令其家族退还百姓田地,也会成为官员的公敌。

不但会引起公愤,还会名声扫地。

年轻的薛蝌有才华,既然如此,他当然也会有抱负,而机会他也有了,所以抱负同样不小。

薛家子弟出身,导致他对国内的风气,有清楚的认知,比金江镇绝大多数的官员都要清醒。….金江镇和大周国内的制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金江镇能做出如此事业,民生发展迅猛,以辽东一地就能供应十万大军。

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风气。

人情往来,未大于法度。

当哪一天。

金江镇的人情大于法度,打破了将军所言的度,破坏了规矩,那就是金江镇颓废之始。

旅顺到金州,两地往来有公务马车。

宽敞的车厢里,坐了有七看到了薛蝌的表面,却没有看到薛蝌的本质。

薛蟠优势是薛蝌的不知多少倍,却只能在京城混个薛大傻子的名号,最后灰溜溜的离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