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脾气大的老兵(2/3)

五万人马。

无论是战斗力还是规模,刘承敏心中都没有底。

随着金江镇的扩充,内部的形势也复杂了起来,不像以往那么单纯的模式。

汉人、科尔沁人、把他伴人、吉里迷人、苦夷人、苦兀人、达斡尔人、乞列迷人、北山族人、海西族人、叶赫族人、朝鲜人……

除了科尔沁与赫图阿拉,其他部落的人,绝大多数由金江镇直管。

以前把他伴,还有科尔斯等部落,是由台吉管理的。

但是因为把他伴的野心家挑起了战争,所以当下都被金江镇直接管理。

加上辽东的富庶,影响力的扩大,不光是内地的汉民,包括草原上的牧民,纷纷的投靠辽东。

金州最初有九万老兵。

采取修生养息之策,结合扩充新合军,陆续调出了近万老兵,加入到了新合军。

最大的部分,合计四万新合军,调去了第四镇。

还有近万的新合军在国内,合计五六万的新合军中,原本出自金江军的老兵就是高达近万人。

金州一带驻守了三四万老兵,其余各地合计驻守了四万余老兵。

“草原上征募四万兵,国内其他处的新合军,暂时抽调归入第一镇,加上沉阳的万余金江军,凑个六万兵不成问题。”

唐清安看向刘承敏。

“这仗能不能打?”

“能打。”

刘承敏点点头,没有多余的解释。

他已经不是当年金陵的那个毛头小子,而是亲历十年战事的老将,对于战事,他心中有数。

战事的意外很多。

但是他有他的支持。

辽西方面,喀尔喀各部势力等等不提,至少上万北镇军是支持自己的。

有北镇的帮忙和牵扯,他至少不用担忧辽西方面。

最重要的是,金州的老兵是在休养,不是生病了,真的形势有变,一封调令即可出山。

刘承敏背后有兜底的存在。

为了准备一场战事,当然不是两人嘴上提一句如此简单的事情。

在场的诸人,都是保证战事胜利的重要人物。

像林如海接下来就当众保证,不会短缺第一镇的物资供应等等,贾鉴也会亲自去一趟喀尔喀草原。

不但去打听情报,也会拉拢诸部,请他们不要支持拈花,甚至出兵协助金江镇。

拈花到底不是可汗。

不是自称为汗就真的是可汗了。

例如科尔沁的奥巴。

虽然他自立为汗多年,但是草原上,并没有人真的把他当做可汗。

无论是实力还是名气,他都远远称不上可汗。

六万兵。

就是金州对拈花的标价,是对他的尊重。

但是。

拈花的确不是可汗,不值得金州全力以赴。

虽有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之说,但是形势不同,肯定应对的方式也不同。

这场战事,唐清安甚至不想去直接参与。

和官员们分别后,唐清安从长兴岛坐船,抵达了金州南部,去见一见老兵们。

金州是唐清安第一个根据地,也是发展最久的地方。

所以军人们在金州安家的不少。

从旅顺开始,一个营一个营的巡视。

见了队长见什长,见了什长见伍长,见了伍长见老兵。

每个人唐清安都见到了。

不需要说什么。

只需要见一见。

十年的时间,没有老兵有还没见过将军的,哪怕只是远远的见过一面。

休养。

不是躺着睡大觉。

放假虽然多,不代表士兵们就不训练了,也不代表军纪也不存在了。

相反。

近一年的修整中,军学堂加入到军中,教导士兵们读书识字,越发的热闹了起来。

识字五百个,已经是金江军老兵的基本要求。

不过到底很多人年龄不小了,为了照顾部分的人,有时候会开后门,数数也当做识字。

当然,最过分的也不过是从一数到一百,还有没直接从一数到五百的。

那就不是照顾了。

“这个字念什么?”

众将紧张的忘记了呼吸,忐忑的望着那名老兵,生怕对方嘴里说出个不认识。

“安。”

随着那名老兵的说话,话音刚落,周围不约而同的呼了口长气。

“对了。”

唐清安大笑的拍了拍老兵的肩膀。

“安逸使人志气消,勤奋使人志气高。”

唐清安看着面色激动的士兵们,真心的向他们劝慰道,“国家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个人也是如此。”

“想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前程,就需要不停的努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对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