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群议(1/2)

两个时辰后,叛军数千人马突围,赵云和夏侯兰,孙观,魏真各部追击敌寇,持续的临淄战事,基本落下帷幕。

刘祈与荀攸等人,则被外出的近百名州郡府吏,迎入了青州州府,共商大事。

在众人所邀下,刘祈未做拒绝。

即将进入到城门时,目之所及,斑驳的城墙上,血渍与泥土的混合乌黑,正是说明近一月来,临淄百姓同叛军的艰难抗争。

城门戍守的兵士,多带着伤痕,但以一双眼中,却是明亮无比,因为在绝望之外,援助汉军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踏入临淄城内,能见道路两畔,无数百姓雀跃。

他们或衣不遮体,他们伤痕累累,相互搀扶,他们或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或是几岁的婴童……

为刘谙、马季等人所领,刘祈目视着这一切,脸上却没有笑意。

救得了临淄百姓,还有整个齐国,还有东来郡,北海国……

州府内,在得入其中,为刘谙等人州吏要员所请,刘祈坐在了上首桉,这本是青州牧该坐之所在。

奈何焦和今日之突围,不仅无视临淄百姓安危,差点城毁人亡,其本人也死于乱战之中,在混战之下,至今连尸骨都没有寻到,使人唏嘘。

即入州府,刘祈未有拖泥带水,迅速进行了议事,主要还是针对齐国境内的叛军清剿,以及往情况最严重的东来郡,北海国之援助。

荀攸于此,铺展开地图,而将所探军情告知。

临淄城遭围日长,城内官吏军将,难以掌握其他地方情况。而今通过荀攸这么一说,这才知道形势之严峻。原来在短短一月内,青州之地的叛军数量,已增长到了五十多万。以北海国为最混乱所在,而济南等地,十数万之部,已经为刘祈所定,原本动乱频繁的平原、乐安之地,情形也趋于稳定。

此多为州郡府衙,未有达成之事。

然于刘祈使部从而下,以协助地方,后亲从北海国而来罢,危情方出现转机。

如果没有刘祈使渤海国众部参与其中,青州大地,多半已经沦陷!

别驾刘谙白日于城上言之,渤海国相刘祈,再度救了州地,此言不假耳!

是故于此,州郡官吏,看向刘祈的目光更为崇敬,一些人心中思动,不禁考虑起了青州之未来……

时间不觉到了人定,一个多时辰议事,在刘祈的安排下,有荀攸,刘谙等人补充完善,于一部分处事,众人总算有了统一意见。

忽见一军将踏入,其人满身是汗,冒着热气,单膝跪地道:

“报!叛军统将往广县方向撤退,赵将军领骑兵部,破之!叛军未有停留,继续往西南突围!”

叛军残部彻底被打散,管和部不得已退往北海国方向。这里面,赵云的领军与作战能力,无可置疑,这次战事,表现最佳。

刘祈接过军报,并使信兵下去歇息,他阅览后,递到了荀攸手中,且使刘谙等人,同做阅览。

于此间隙,他沉声道:“赵将军而今下广县,叛军主力逃窜之部,不过千众。以广县之地形,叛军必不会做戍守,明日间,广县定可得取。然如我等方才所议,北海国大部叛军,或会再度来犯。

而我等兵力,联合之众,不过五万,若是面对叛军三十万人马,以寿光南下所在,地域之广,诚难全部阻拦。

且如方才别驾所言,收拢之叛军降卒,或可编入部曲之内,然于郡县防范不可松懈。于此,州郡于地方募兵,也当加强才是!

地方之治上,依我陋见,当重民意,而行安抚,如减赋税屯田诸事,以使民众归心。

在此方面,诸君皆于州地熟络,强于我……”

如齐国之所,可得取回,并大破黄巾军,但地方之守,正如刘祈所言,便是州郡府衙加强之重点,断不能于下次再有动乱时,弃城而逃,这其中,更是涉及了吏治诸事。

刘祈旁敲侧击,也是希望青州州府,能多加重视此事。

刘谙等人,纷纷颔首,自解其中之意。

青州牧焦和治理州郡时,吏治散乱,于地方戍卫不足,且近一年来,在灾情和地方瘟疫上,为减少州地花销,而未有竭尽全力,导致民众怨恨大升,也是酿成青州动乱的主要根源。

在这方面,刘祈不亏是富有仁义大名,以民为本,迅速州地的主基调定下来。

正当州府灯火通明,众人连夜商议要事时,临淄城内的百姓,即得刘祈到来,又见城外之兵士,支起粥棚,以做救济,心中的感怀,滔滔不绝。

很多人见军帐处,有军将招之入伍,连夜踊跃报名。

不远处的降卒军内,刘祈帐下的军吏们,同样在对降卒加以甄别,行做招收入军,这群人多为逃难流民,规模有四万之巨!若是今日在战场上,这群人拼死抵抗,只怕汉军难以大胜。

另以其中大部流民,按照刘祈命令,当受官府辖制,而就地安置。

数年来,青州地方人口流失严重,这次若能重建,必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