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357图穷匕见(二合一章节)(3/6)

,阻挡南下的洪流。

与之配合者,并非大唐神策军将士,而是大唐皇朝的读书人。

儒家经学修士,剑气浩荡仿佛汇聚成河,祭礼结合家国天下,仿佛立起一座座坚城,同持戒僧护御四方的朵朵佛光宝莲,像是构建成连环堡垒,浩然气和佛光冲霄直上,层层迭迭。

孤鹰汗国的武者行动间,除了炽热气血外,还有摧枯拉朽般践踏文华的莽荒气。

但经过多次洗礼和不断改良之后,如今不论是大唐儒学世家名门还是修习经学传承的宗室子弟,所思所学,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抵挡对方的荒莽霸道。

因为早先落日部族长伯木格和须弥金刚部的缘故,孤鹰汗国在这次进入大唐人间之前,对此隐约有所耳闻。

但不少人当初只是听过就算。

他们自信,己方的铁蹄仍然可以踏碎这片山河。

就像他们的同族,黄金汗国对那方人间立所谓大宋皇朝做的一样。

严格来说,如今的孤鹰汗国大部分人,没有跟大宋皇朝修士直接打过交道,他们此前多年一直是向西扩张。

但就他们所知,大宋皇朝那边虽然也曾不断抵抗,并改良儒学经义,用以避免被异族武道太过克制。

可结果收效甚微。

黄金汗国进展仍然颇为顺利。

据传大宋皇朝现在连最后半壁江山,都开始风雨飘摇了。

但今天,他们孤鹰汗国的人同这方大唐人间的修士碰撞,结果却不那么顺利。

包括那些儒家修士,也远不似黄金汗国那边传闻中不堪一击。

少部分异族高手,冷静下来,开始思考。

从黄金汗国那边传来的消息,大宋皇朝的儒家修士主流传承,特点似乎与大唐这边的儒家修士,也有所不同,似是两脉修行法门。

是大宋人间那边的儒家修士太过无能?

还是他们那边的儒家传承面对汗国的勇士们格外难以招架,且不易改良?

亦或者,另有旁的什么原因?

不过,大多数孤鹰汗国中人,此刻更多的感受是……

恼羞成怒。

他们和黄金汗国之间的关系,可也谈不上多好,常有争斗。

对方能轻易破宋,己方攻唐却初战就不顺?

众多孤鹰汗国武者被激怒。

他们数量众多,高手如云,力量集中起来,仿佛怒潮,连绵不绝。

但他们的对手,并非只会被动防御。

只不过,在林利云、叶楚、方浣生等大儒带领下,众人全力配合悬天寺传人,稳固防线。

在仿若连环堡垒的掩护下,儒家神射,儒家咏诵,道家符箓等传承路数的修士,可以放手还击。

异族走游骑路线的骑御武者,同样以骑弓还击,但不足以压制大唐修士。

少部分人,开始有心绕过阴山防线。

而这时,大唐一方的武者,便行动起来。

卢震、张锐、张峻海等武道高手领衔下,进退如风如电,令大唐修士整体不至于死守不动,始终保持弹性还击的可能。

在达敦巴日带领下,本就被激怒的大部分异族武者也杀起了性子,开始进一步集中力量,冲击大唐修士阵营。

重骑武圣达敦巴日亲自充当矛头最尖端,想要凿穿阴山防线。

赵王张腾没有回避,同样顶在大唐修士最前方,直面达敦巴日冲击。

两大武圣破坏范围看似不如其他九重天高手那般巨大,可双方一旦战定开始互角,便连友军也不好再贸然靠近。

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后援亦源源不断赶至。

孤鹰汗国另一位九重天武圣伯木格赶到。

大唐方面则是蜀山派高功长老张东源,汇合同门师侄纪川等人,从纪川那边接过青冥剑后,张东源御剑矫若游龙,当即便见青色的剑光在阴山上空四处一同飞舞。

伯木格同样也没有盯着张东源动手。

他的目标,一样是境界相对较低的大唐修士。

高境界修士较少直接对中低境界修士动手,要么是被相近实力的对手纠缠制衡,要么是担心互相屠杀对方晚辈以至于互爆。

而眼前这场大战,伯木格下手自然没有任何顾忌。

他不似达敦巴日那般,一定要挑对方最强者为敌。

只是,相较青冥剑在手的张东源,伯木格发现自己的杀戮效率,并不如对方。

单对单,伯木格自信一定能胜。

但问题在于对面的佛门持戒一脉圣地悬天寺的传人,除了可以护御自身外,佛光宝莲展开,还能护御他人。

尤其是悬天寺方丈宁如大师亲自出手的情况下,琉璃般的花海绵密,遮蔽四方,防护极强。

宁如方丈八重天圆满的修为,自是不如武圣之境的伯木格。

但老和尚不考虑其他,只全心防守,佛门持戒一脉修行的特点和优势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